高峰论坛

东坡区苏南小学走进名家课堂 感受数学魅力

2019-03-01    来源:中国网生活    

数学名师总是以他们独特的教学风格、创新的教学思路、渊博的学识来引领我们一线的广大教师去效仿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指引我们教学发展的方向。在名师的课堂里,感受最深的就是名师们对数学文化的深刻诠释,对数学文本的生动呈现,对数学思维的训练拓展。“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教给学生的是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生活”这是此行对数学最深的感受。平心而论,许多数学老师都本着这样一种观点来教学,即数学就是教学生会数数、会计算。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我们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当前我们需要转变的观念。

在名师的课堂我们看到了学生思维的碰撞、听到了学生对不同观点的热烈争执、感受到了思考带来的成果,一个个问题就像是连环计一样被学生连连破解,特别是张齐华老师执教的《用数对确定方向》教学中,学生找到了位于第4组第3排的张老师的儿子,老师问: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张老师儿子的位置呢?把你的想法写在纸上,有多少种写多少种。1分钟过后,部分学生汇报了自己的方法,多的有12种表示法,老师选举了一个孩子的8种方法展示在黑板上:4组3排、4—3、4  3、D—C、|||| 三、4.3、4,3、再让孩子思考划去觉得不好的,并说出为什么要划去,学生们的发言非常精彩,特别是下面的几个孩子,有的说:“|||| 三  这种不好那是原始的表示方法。”有的说:“D—C不好,它是个现代的表示方法,但是只有27个字母,如果有28排就找不到表示的方法了。”最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层层排斥找到了与数学家相同的表示数对的办法。课后,有老师认为用什么表示数对是有规定的,老师花长时间在探讨数对表示方法上,有背高效教学的思想。张老师是这样说的:“有人觉得直接告诉即可,而我觉得可以组织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由他们自己来形成对数对的深刻理解。不存在哪种方法更好的问题,关键还是涉及到教师自身的数学教育观。在我看来,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至于有效与高效,同样涉及一个分歧,在我看来,学生经历了数对形成的过程,尽管花时较多,但只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在认真思考、有所收获,并获得对数对本身的深刻理解,那么,这样的教学也应该是高效的。”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的课堂,虽然自己也有启发学生思考的行为,但深度不够,没有做到放手让学生多说为什么,学生有许多为什么问老师,老师也可以问学生为什么呀,比如课堂上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米?时,一部份学生先算出了面积,我并不急于评讲,指名说出是怎么算的:4÷4=1米   1×1=1平方米 ,再问:4÷4=1米  什么意思?最后通过学生的对话得出,要算面积必须先算出它的边长,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学生不但获得了成就感,也开阔了思维。有时我们的启发也会屡屡失败得到启而不发的下场,我想一是对于问题的设计没有恰到好处,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不知所措,所以在设计问题时,要了解学生的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合理而又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问题,二是有的学生怕回答错了没有胆量站起来回答,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要作及时的评价,对于不着边际的回答不能打击否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很重要的。

“一堂好的数学课,真正打动人心的,还应该是数学本身的魅力和力量!”名家的数学课把数学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深入挖掘教材,彰显数学内容自身的数学味,呈现数学的源本,如赵震老师教学的《用字母表示数》中,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师再出示3只青蛙,生还会唱,师再出示5只青蛙,生还是会唱,老师说:哦,只要是健康的青蛙你都会唱是吧?生很肯定,老师又说,那你可要对你说的话负责,师出示了一大群青蛙,怎么唱?学生你看我,我看看你,一个学生忽然举手说:老师,你得告诉我们有多少只青蛙呀?老师说:关键是我也不知道有多少只呀?怎么办,想个办法把你的歌词编在纸条上。(老师早准备的填歌词的纸条)不一会儿,歌词出来了,一展示有:多少只青蛙多少张嘴,多少只眼睛多少条腿,也有X只青蛙X张嘴,X眼睛X条腿,还有X只青蛙Y张嘴,Z只眼睛N条腿,还有X只青蛙X张嘴,2X只眼睛4X条腿……林林总总,师选以上几种让生分别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编歌词,学生的回答真的是句句在理,有的学生回答得到同学的反对,理由说得让人很信服,我们在场的全体老师都为学生精彩的回答不断地鼓掌。学生是那样的灵动,他们才真正做到了课堂的主人,怎样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我想:老师必须深入的挖掘教材,让文本自然地呈现,让数学散发它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去探究。

名家课堂还有一个较明显的特点,就是每堂课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情境创设来开场,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如:只有大师级别吴正宪才敢尝试的《整除复习课》导入:师出示许多数学名称(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整除、偶数、奇数、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同学们都认识这些数学名称吧,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把这些数学名称做成一棵数学树。怎么让它成为一棵数学树呢?学生充满了好奇。又如:特级教师王延安的《猜猜是单数还是双数》课始,老师表演的是刘谦一样的神奇魔术师,学生左手写一个数并×2,右手再写一个数×3,只要你报出左右手相加的和,我就能知道你左手写的是奇数还是偶数,学生对这样有趣的课堂深深吸引。同时,名家们提醒我们课堂引入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较真实的情境创设回归数学的本质不摆花架子。

回想自己的课堂,课上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对问题不能作出深入的说明,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发展,还要花时间和精力用在维持纪律上,没有达到课堂的有效性,更何谈高效性,只能花时间在作业上,学生累老师也累,效率不高。究其根源,怎样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有吸引力?怎样让学生脑子动起来?怎样让课堂成为学生的第二生活场景?教师要研究的问题还非常多,个人认为,教师要成长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共同智慧和力量,比如:同年级教师一起探讨教材教法、学科教师研究教材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某个问题共同探讨获得解决办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一些小课题研究等。

“教无定法”我觉得不管是名师还是普通的老师,对教材一定要充分解读,对学生要细致了解因人施教,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最大程度地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体尝成功的乐园。此行,名师的课堂让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怎样的课堂才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最后,借用名师王延安老师的话与诸位共享:希望课堂上孩子们和老师都是幸福的、快乐的!(熊爱玲)


[责任编辑:成秋林]
用心关爱  呵护成长
精准扶贫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