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偏并不代表思想闭塞,我们一样可以用新的思维方式给村里带来巨变。”常德桃花源旅游管理区渔父村的产业脱贫自有门道。
农副产品展销中心
精准扶贫如何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山乡怎样才能焕发活力?渔父村自去年起,开始严格按照管理区脱贫攻坚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依据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以产业发展引领脱贫攻坚的扶贫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并狠抓其它扶贫举措的逐项落实,取得了可喜成效。
往年,村集体经济较弱、贫困户自我发展“造血”能力不足、意愿不强、门路不多。对症开方,村里迅速形成了农业合作社为龙头、促进产业发展多元化的思路,确定由村级集体经济为主导,党员和创业致富人带头、群众自愿入股的形式成立“常德狮象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贫困户农民以现金和田土入股形式,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全村参与,共同开发,共同盈利。
如今,以产业发展作为引领的渔父村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在各部门的大力协同、密切合作之下,“两个1000和两个100”产业(以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模式)进展势头良好。村里通过茶山与水田的自然资源优势做强做优。千亩茶山的种植培育以贫困户全部入股、山土分红形式参与,以贫困户劳动力务工为主体来栽种、培管。项目三年规划已进入中期。实现了千亩水田的集约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政策,实现荒地、废地的有效利用和资源整合。去年,该村流转油菜种植土地300亩,到今年达到500亩。油菜和优质水稻的种植,13个村组全部入股分红,劳动就业覆盖全村。经过摸底和调整,该村现扶持肉牛养殖3户,规模15头;肉羊养殖5户,规模200只;本地土鸡散养户5户,规模5000只;牲猪养殖5户,规模1000只;稻田养虾60亩,田螺田鸡40亩。落实大棚蔬菜40亩,水果基地60亩,同时,该村依托红薯种植优势,大力发展红薯粉加工产业。
村民高福元因为意外致残,一度陷入贫困。看到村里大力发展产业化经济,他也自力更生,办起了小型养鸡场。村委会多次找到他,希望能为他提供经济上的帮助,高福元摆摆手,说自己有能力摆脱贫困,只要吃苦肯干,没有过不了的坎。这是渔父村在产业扶贫上扶志的一个典型。也是陷入贫困的村民自我救赎自我脱贫的一个典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像高福元这样的贫困者,人穷志不穷,我们愿意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助力他发家致富。”
油菜花基地
与此同时,街道还注重打好“扶贫组合拳”,在扶贫政策的落实上狠下功夫。自2014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共有23户通过易地搬迁改善了居住环境;197户通过危房改造住有所安;86户落实了金融扶贫小额贷款政策,年分红24.8万元;教育助学对象88人;健康扶贫通过一站式结算财政兜底,使贫困户住院报销比例达90%以上……
结对帮扶、产业引领下的精准扶贫,让街道各村贫困状况得到大幅改善,未脱贫户大幅锐减到27户58人、贫困发生率仅为0.5%,村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村民们自家剩余的农产品也送来村里,我用朋友圈一下子就能卖出去,去年,几百斤糍粑几天就卖光了,今年,等村民们的土特产出来了,我们还会继续,换点零用钱,也图个开心。”渔父村的村支书许传贵开心地说。(作者 刘泉全 通讯员 文莉波 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