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论坛

百家媒体宁夏枸杞行之综述:枸杞为什么这样‘红’

2019-07-02    来源:中国网生活    

巍巍贺兰山,塑造了你的健壮,涛涛黄河水,冲刷着你的灵魂,曲曲六盘龙,见证了你的成长,悠悠艾依河,诉说着你的历史。这就是宁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知让多少人神往。

图片2.jpg

世界枸杞看中国,中国枸杞看宁夏。 勤劳的宁夏人民自古以来就对枸杞情有独钟:他们春采其叶,制成枸杞茶;夏酿其蜜制成枸杞蜜;秋其采果就是枸杞;冬挖其根名曰“地骨皮”。宁夏枸杞有4000余年的文字记载史,3000余年的药用史,600多年的品牌史。枸杞产业是宁夏的地域符号,是自治区主抓的“1+4”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是宁夏对外宣传的“红色名片”。随着百家媒体宁夏枸杞行的深入,枸杞带给我们的是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和洗礼。

图片3.jpg

张伟中介绍枸杞的传承和他父亲的故事

两父子一世情,传承枸杞用心良苦。

他叫张伟中,中宁县舟塔乡人,是枸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父亲的影响下,一生都与枸杞打交道.其父张佐汉,被誉为“现代枸杞之父”。在《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宁夏芦花台园林试验场)志》中有这么简短的一个记载:“1961年4月,从中宁引进大麻叶枸杞品种,在一队试种4.5亩地。从此开启了宁夏淡灰钙土地栽培枸杞的历史。”短短40字,折射出张佐汉老人半个多世纪的足迹。他用50多年的时光和心血在宁夏、甘肃、新疆、黑龙江等地讲解种植技术,传播种植经验,培育和推广大麻叶新品种。从他的地里头走出了一茬又一茬的枸杞专家,在他的指导下,得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枸杞研究成果。从他的大麻叶不断延繁出宁杞一号,二号,五号……直到引种到全国枸杞主产区,让广大农户和追求健康的市民受益匪浅。

插上科技翅膀,宁夏枸杞飞跃发展。

以前宁夏枸杞品种单一,品质低下,抵抗性不强,易招虫病灾害,单位产量不高,卖不上好价钱,农民种植枸杞的积极性也不高。没有科技的支撑,就一定不会提高生产力,一定不会打响宁夏枸杞的品牌,一定会被时代所抛弃。为此,决定成立以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工程技术研究所,以国家(宁夏)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重点解决枸杞种质资源、品种选育、组培快繁、规范化种植、有效成分评价与质量监控、功能基因定位克隆与转基因技术、精深加工技术、高附加值新药及系列产品等制约枸杞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以曹有龙为带头人的专家团队,不辞辛苦,日以继夜的攻克难关,勇于创新,终于有所成就,先后选育出“宁杞5号”、“宁杞7号”、“宁农杞9号”等近50多个枸杞新品种(系),已成为引领枸杞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其中“宁杞7号”枸杞新品种果实颗粒大、商品等级率高,种植该品种每亩比对照收入增加2000-4000元,该品种一经审定,已在宁夏及周边省区推广种植80多万亩,新增产值120亿元,有效增加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图片4.jpg

曹有龙所长讲解枸杞知识

曹有龙专家团队率先启动了枸杞基因组研究,绘制出枸杞全基因组图谱,共注释到38854个基因,抢占了基础研究制高点,为枸杞遗传多样性深度利用、功效物质开发奠定基础和技术。

通过枸杞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技术在示范区的研究,实现减肥20%、减药30%、节水30%以上,在区内外推广80多万亩,节本增效显著。研发出的植物源新型生物农药,枸杞病虫害防控技术破解了枸杞质量安全难题,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图片5.jpg

曹有龙所长介绍培育的枸杞品种

从2005年研究所成立以来,秉承“面向市场搞科研,依托资源搞开发,利用基地搞推广,提高效益促双盈”的经营理念,先后主持承担并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70余项,累计获奖成果40余项,培育优质枸杞新品种4个,拥有专利12项,为全区乃至全国枸杞产业、基地和企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政策给力,服务到位,保障枸杞持续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宁夏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枸杞产业发展,始终把枸杞产业作为最具地方特色和品牌优势的主导产业来抓。 宁夏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自新介绍说:“当前,宁夏全区枸杞在册面积达100万亩,枸杞干果总产量14万吨,年综合产值130亿元。宁夏已成为全国枸杞产业基础最好、生产要素最全、品牌优势最突出的核心产区。”

图片6.jpg

宁夏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自新介绍宁夏枸杞的情况

他叫祁伟,是宁夏枸杞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对于枸杞,他是如数珍宝,说起来是滔滔不绝。对于枸杞的历史典故、地方特色他是信手拈来;对于枸杞的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采摘、加工全产业链他是知之甚详;对于枸杞的政策、标准、基地建设和品牌打造他是成竹在胸。

图片7.jpg

宁夏枸杞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祁伟介绍老一辈“枸杞大王”

“我们现在生产经营主体732家,自主品牌109家,社会化服务组织233 家,在宁夏枸杞核心产区的规模乡镇及专业村,农民来自枸杞收入占到总收入的60%以上。已发布的枸杞产业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共有120余项。组织成立了一支138人的病虫害监测预报队伍,对1000个监测预报样点进行监测,指导茨农、枸杞生产经营主体开展生产。”祁伟介绍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枸杞低产低效园改造提升;大力推广以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为主的枸杞设施制干技术;支持、鼓励科企、科地、院企、院地联合建立研发平台,加快枸杞在食品、药品、保健品等功能性产品研发及产业化转化,不断推动我区枸杞及其制品多样化;继续完善建立质量安全控制与检测、现代生产技术、质量认证与溯源、道地中药材等标准体系,不断推动枸杞产业全过程标准化;积极推进‘宁夏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注册工作;加大‘宁夏枸杞’‘中宁枸杞’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力度;鼓励、支持有关经营主体打造集观光、采摘、体验、休闲为一体的枸杞旅游示范项目。”在祁伟副主任的一路陪同下,他自豪满满的说起来就“没完没了”。

中宁县是枸杞的发源地和正宗原产地,也是宁夏枸杞的核心产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中宁枸杞”特有的品质,素有“天下枸杞出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美称。目前,全县枸杞种植面积达20万亩,2018年干果产量4.2万吨,综合产值达73.7亿元。

图片8.jpg

中宁县县长何建勃在第二届枸杞产业博览会上发言

中宁县县长何建勃介绍说:“中宁县坚持走特色化、品牌化、精品化之路,着力构建“六大体系”,强力推进枸杞产业转型升级。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为主线,出台了《中宁枸杞产业整合推进方案》并抓好落实。”

据悉,中宁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宁枸杞产业提档升级的若干政策》《关于扶持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发展的意见》及《中宁枸杞产业整合推进方案》《中宁枸杞品牌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产业政策,为枸杞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对枸杞产业集团进行整合重组,构建枸杞产业投融资平台,建立枸杞产业担保基金。

“我们每年落实枸杞产业专项资金2000万元,区级补助资金2000万助推枸杞产业发展,引入宁夏中宁枸杞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用于枸杞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财政贴息等,为中宁枸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中宁县副县长范永伟介绍说。

一个人、一个馆。

如何把枸杞文化与企业品牌完美融合?助力企业实力大幅提升,打造百年老店。宁夏百瑞源的郝向峰是这么做的。他,以前也只是做枸杞生意的普通人,但他比常人多了一颗‘心’,看见市场枸杞低质低价,恶性竞争;看见地里老农挥舞锄头挖枸杞的情,他心痛了,认为这不是枸杞的价值,这不是宁夏人喜爱枸杞、种枸杞的价值,这不是长久之计。经过多番考察和深思,他认为文化才是灵魂。所以决定在2009年投资约3000万元建设中国枸杞馆,历时三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

图片9.jpg

百瑞源董事长郝向峰在“百家媒体宁夏枸杞行”启动仪式上作为企业代表发言

“中国枸杞馆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枸杞文化为底蕴,以中华母亲河——黄河为源头,潜心挖掘四千年中华枸杞的历史瑰宝,馆内分为杞福馆、文化馆、养生馆三大部分及公共服务区。采用大量历史文献、文物、图片、雕塑,以及现代高科技声、光、电等表现手法,全面展示宁夏和中国枸杞的历史文化、产业现状、科研成果等。”郝向峰介绍说。枸杞馆建成之初,反响就很激烈,随之带来的产品销售非常旺盛,郝向峰尝到了甜头,这加大了他以枸杞文化打造企业品牌的信心。当前,中国枸杞馆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科普教育基地,为宁夏枸杞走向世界搭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外交”新舞台,对推动宁夏枸杞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

图片10.jpg

百瑞源建设的中国枸杞馆

枸杞的果变红了,茨农的脸变甜了,原来的荒地也变绿了。

宁夏从事枸杞的农户有7万多户,农民经济人21多万人,整个产业从业人员达到40万人,算上一年的夏采和秋采,可带动60多万农民增收致富。在中宁等枸杞主产区,农民来自枸杞收入占到总收入的60%以上。

图片11.jpg

老人在润德庄园采摘枸杞

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属全国重点贫困县之一。这里有一个村,叫同德村,为国家十二五移民重点村,有1349户6745人口,全部为县内移民,移民前人均收入不足1500元。移民不是解决问题,怎样让老百姓富起来才是根本。随后,当地政府引入宁夏润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流转土地,采取“67889”的标准,即第1个五年每年每亩地流转费600元,第2个五年700元,第3和第4个五年800元,第5个五年900元,每户村民平均每年可获得枸杞产业流转收入3800元,人均可获得流转收入760元,实现了“旱涝保收”。 移民不但能够得到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还能常年在润德庄园内务工,获得不菲的务工收入。

图片12.jpg

“田间日常用工累计达3500余人,采摘季节临时用工每日达2500余人,将加工生产设在基地种植区,促使当地移民转化为产业工人,直接增加就业225人,受益1390户,得到了稳定收入,公司全年累计用工22万左右,截至2017年,全年劳务费用支出3000万元左右,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2018年进入盛果期后公司全年劳务费用支出5000万元左右,村民人均收入可突破8000元,比移民前收入提高了4倍。”润德公司的负责人郭嘉说。看到企业起来了,赚钱了,村民又富了,他说:“值了!”

图片13.jpg

枸杞不仅富了农民,还绿了荒山,高贵武就是亲历者。他从小在枸杞树下戏嬉,在枸杞园中劳作。在外面闯荡多年,但为了寻找儿时记忆中枸杞的味道,怀揣对家乡枸杞浓厚的情感与梦想,毅然回到中宁,成立玺赞生态枸杞庄园,栽种他心中的枸杞,他坚信好枸杞是种出来的。于是高贵武带着人扎根在一片荒芜之地,追逐着他的枸杞梦。这里周边几十公里没有村镇,对于枸杞,这是一片千万年形成的最干净最原始的风水宝地,但这里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车,没有任何生活生产设施。为了种出高品质的枸杞,这都不是问题。

图片14.jpg

这是玺赞庄园种植枸杞的图片对比,明显看得出荒山变绿的生态效益

2013年10月底,在天寒地冻的季节即将到来时,玺赞生态枸杞庄园破土动工,为的是赶来年3月做好种枸杞的准备,玺赞人铆足了劲,吃尽了苦,硬生生地在千古荒原上开垦出2000亩土地,并种下了45万珠优质枸杞苗,成活率达到90%。经过五年的建设,玺赞庄园现已建成13000亩生态枸杞园。为中宁、为宁夏添了一块生机怏然的绿标,为村民增了一丝生机勃勃的希望!

图片15.jpg

玺赞庄园10000多亩的枸杞生态基地

宁夏枸杞为什么这样红?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对美好生活无限的向往!(作者 祝宇)

[责任编辑:石英豪]
用心关爱  呵护成长
精准扶贫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