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论坛

广安渠江岸边再次响起号子声

2019-05-31    来源:中国网    

广安市岳池县罗渡镇川江号子(渠江)传习室传承人,自发织建的表队将沉睡多年的渠江号子声,再次在渠江岸边罗渡码头唱响。将围观的人们拉入历史记忆的长河,让人们再次回想起罗渡镇码头水上木船运输繁忙时,渔火通明,木船上桅杆立立,船在江中航行号子声声不绝的情景印入眼帘。

据了解,参加表演的队员男女都有均是船工后代,平均年龄66岁。年青时曾经为岳池县航运公司木船运输职工,当过船工,拉过纤,当过号子头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该次表演分为三个部份,上水船展演了纤夫的拉船号子,下水船展演了船工们的扳浆号子,端午划龙舟展演了龙舟号子,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把节目表演得淋淋尽致。

队员们!嘿唑嘿唑!.嘿唑嘿唑!.嘿唑嘿唑!……喊,这就是川江号子的文化底蕴与韵律。这也是船工们在水上木船运输劳动中“闯险滩过急流时”来自内心深处用生命去呼唤与呐喊的声音。船到急流过险滩的紧要关头,号子头就会拼命喊:“联手们……展劲扳不要老命保住船啦……此时此景悲壮、激烈的劳动场面再次表演了出来”。川江号子它暨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文化艺术。

在过去船工们不仅仅是“嘿唑嘿唑”地忙碌扳动着一艘艘水上运输的木船,而是创造了水上运输事业原始的很长一段时期里的辉煌历史,留下了宝贵的不可替代的精神财富并激励着下一代,那就是震耳欲聋的川江号子声。

据有关资料记载,川江号子是长江上游及巴蜀川江流域木船运输航行中船工们劳作时喊的劳动号子。起源于东汉时期,随汉人南迁巴蜀地区,船运繁忙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千帆奇发,百舸争流,号子声声不绝一代传承一代地演唱。

各级十分重视水上运输事业的发展,船工们得到了解放,先后组建木船运输社,航运公司。随着历史的进程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机械化铁驳船拖轮运输替代了木船运输,汽笛声替代了船工们的号子声,船工们从纤夫变为海员工人,川江号子声渐渐地远离人们成为历史。但川江号子文化,记载了上一代船工们与大自然作斗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让后代人永远也不会忘记,一直代代传唱。巴蜀大地川江号子传承人陶鹏老师作为一名船工子弟率先将川江号子搬上了舞台,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的高度重视。

据了解,巴蜀大地江河纵横,各条江河都有自已的特色船工号子。其主要有长江大河号子、金沙江号子、嘉陵江号子、涪江号子、渠江号子、岷江号子、永宁河号子、沱江号子、乌江号子、成都平原的府河号子、黄龙溪号子各码头港口木船社都有自已的号子头和号子组长有的木船号子头由掌舵的后驾长或前驾长担任。(王世海)



[责任编辑:成秋林]
用心关爱  呵护成长
精准扶贫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