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恰是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生,和凡尘中的你我一样,为了养家糊口而忙碌奔波。劳苦也罢了,却换不来足够的油盐柴米和幸福感,一日,行走在山中,在他茫然不知措时,突然忘了来路,也不记得归途,眼里心里只有夹岸数百步的桃林,只有对美好环境的好奇和向往。于是,他舍了船,离了凡俗世界,来到了桃花源,从此,过上了神仙一般的美好日子。
陶渊明让桃花源成为人们的心驰神往,那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没有神仙皇帝,没有宫苑亭台,不必争名夺利,不必勾心斗角。靠山吃山,犁田耕地。
而俗世中人,则个个都成了南阳刘子骥,他们日日梦桃源,又到不得桃源,辗转反侧,几乎要害起相思病来。
殊不知,桃花源里无仙桃,也要劳作生存,养家糊口,也有人情世故。
常德市桃花源镇,地处常德市西南,紧靠桃花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桃花源镇是常德市的农业大镇、交通要镇、旅游重镇,属于桃花源旅游管理区下辖镇。虽脱贫攻坚压力不大,但因主要从事农业,农民规模种植少,基本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劳作,属看天吃饭类型,种地收入向来不高,遇上天灾人祸则很容易导致贫困。
自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以来,桃花源镇把脱贫攻坚提上重要日程。甩掉贫困,需抓“穷根”。桃花源镇缺的是精准的产业投入,产业扶贫是关键,也是治本之策。
依托于桃花源景区的旅游度假优势,围绕填补景区配套短板服务,在深入调研、实地论证的基础上,桃花源镇确定了花卉草药种植、特色水果种植、中蜂河虾养殖、光伏发电等特色优势产业。
为了打消老百姓对发展新产业的疑虑,镇里联合各村支部走村串户,挨家挨户解释、分析。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的精准扶贫方略,引导贫困户采取入股经营、特色产业、光伏发电等方式,精心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产业项目,由帮扶干部“一对一”送产业到户,由能人带动,镇级财政资金支持,与贫困户共同制定产业帮扶方案,使所选所配产业和群众心连心、利连利。坚持扶贫先扶志,组织帮扶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面对面讲政策、理思路、议措施,引导贫困群众鼓足创业勇气,用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劳动创造幸福美好生活。针对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缺少启动资金的问题,紧贴贫困户发展产业需要,完善贫困户产业脱贫扶持办法,明确补助标准、资金来源、拨付流程和实施要求,鼓励贫困户发展多种产业增收致富。
这两年,桃花源镇特色产业已然成为助推脱贫富民的重要支撑。利用地理生态优势,成立了岳农中草药合作社、满堂中草药合作社、源古茶厂、嫣然茶叶等企业,初步形成了中草药、茶叶等特色种植业,流转贫困户近350亩土地,吸纳42名贫困户就业,每月可收入1500元左右。借助临近县资源,与临澧县养蜂专家达成合作协议,成立蜜达康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印家铺村),委托贫困户养殖中蜂,引进50箱中蜂,发展养蜂户25户,来年蜂箱可扩展到近400箱,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依托桃花源景区优势,成立常德天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示范引领模式,引进菊花种植、菊产品精深加工、特色水果种植产业链,狠抓技术帮扶、技术指导、技术示范和技术培训,完成种植面积近千亩,带动村内数百人次就业,贫困户入股分红400元/人。将节能产业应用于脱贫攻坚工作,在官庄村修建光伏发电基地,纯利润5万元/年,把光伏脱贫作为着力破解贫困村集体经济困窘的重要抓手,全力实施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用阳光工程为贫困群众增加稳定收入。
今年,桃花源镇92户、224人实现了脱贫,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2个贫困村达到了退出标准,脱贫攻坚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作者 刘泉全 通讯员 张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