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米阳光就是晴天,每一缕阳光都是上苍的恩赐,哪怕他比别人少一米。自身的缺陷束缚住了他求职的路,捆绑不住的是他飞扬的心与好学的态度,他用力学笃行,积极乐观的态度书写着他的人生。
“不管什么时候,我都特别乐观看待生活,到现在,我只把自己当作按摩师傅,顾客的老朋友……”在永清县一个社区内,坐在自己经营的按摩店里,郑卜元高兴地跟记者聊起了自己的故事。
来自永清县别古庄镇河西营村的郑卜元,自幼患有先天高度弱视,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他的视力一直没能得到治疗,从小视力障碍的他被认定为三级残疾。但郑卜元身残志不残,积极拜师学艺,练得一手推拿技艺。这一切得益于国家对于残疾人的创业政策,他的推拿手法越来越精湛,现在开了一家按摩店,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艰苦求学不气馁,一丝希望不放弃
1991年冬季的一天,郑卜元出生在永清县一个普通农民家中。父母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劲。用拨浪鼓逗孩子,孩子却好像看不到一样,没反应,但是孩子能听到声音,这让郑卜元的父母稍微有些放心。随着郑卜元长大,父母发现,他的视力极弱,有时候只有把东西放在眼前特别近的地方,他才能看到,平常走路由于视力问题也是磕磕绊绊。眼看孩子就要上学了,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郑卜元的父母希望孩子能上学接受教育,哪怕学得慢一点,总不能让孩子将来当文盲。但是转念一想,孩子视力弱,如果上学受欺负了怎么办?上学路上摔倒了又怎么办呢?为了让孩子能安安稳稳上学,父母决定让郑卜元晚两年上学,这样就能和妹妹一起上学了。
于是,8岁的郑卜元和小自己两岁的妹妹一起进入学前班。升入河西营小学后,郑卜元发现自己的学习越来越吃力,别人需要看一两遍记住的课本内容,自己由于视力的问题,需要多看好几遍才能记住。
看着郑卜元学习很吃力,语文老师李老师把他的座位特意调到了第一排,并且在简陋的黑板上单独划出一块区域为郑卜元书写板书,下课后,又单独为郑卜元安排作业。
“李老师一直很照顾我,当时我的位置距离黑板不到两米,但是正常的板书我仍然看不清楚。”郑卜元回忆说。
当时,因为视力问题,放学后也经常有高年级的孩子嘲笑他,李老师告诉郑卜元:“海伦·凯勒是美国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在不到3岁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但是她坚持学习,写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你也要不断努力学习,只有学习才会让你变得更强大。”
在之后的日子里,李老师用励志故事引导郑卜元,在家访的时候也告诉他不要有太大压力。
2002年,郑卜元由于视力障碍转学到廊坊市特教学校学习。全班学生中,盲人占到三分之一,郑卜元仅存的0.1的视力,使他的学习压力减轻了不少。在冬季学习期间,刘云轩老师看到郑卜元家庭困难,就用自己的工资为他购买了棉衣服,让他的整个冬天不再寒冷。
在李老师和刘云轩老师的照顾下,郑卜元养成了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和勤学好问的学习态度,不管学习遇到什么问题,他都虚心请教别人,不管经受到怎样的打击,他都坚强面对。
谋生不易,推拿按摩让他燃起希望之光
2008年,在市特教学校毕业后,郑卜元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在身边朋友的劝说下,他选择了销售工作,推销化妆品和保健品。
“2008年夏天,我顾不上看看奥运会比赛,顶着34℃的高温,穿大街,走小巷,不放弃任何一个能介绍产品的机会。我视力不好,戴上眼镜也只有0.2的视力。每天,尽管有很多不成功的推销,但这些经历却磨练了我吃苦耐劳的性格。”郑卜元说。
由于业绩不佳,介绍郑卜元参加这份工作的朋友越来越嫌弃他:“就因为你这双眼,你什么也干不了!”朋友的话深深伤害了郑卜元,在亏掉3000多元产品费后,身无分文的郑卜元搭乘同村老乡的车回到了家。
此后,他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一直参加永清县残联组织的公益活动,在一次讲解中,他得知了盲人按摩的项目。2010年,在永清残联推荐下,他收拾好自己的行李,买上一张车票,拎着一个提包,前往北京盲人按摩推拿职业学校学习。
由于体质瘦弱,别人简单学习的手法,郑卜元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掌握,夜深人静以后,他经常在自己身上练习。“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我掌握基本的按摩手法,然后我被分配到宣武区人民医院实习,并和一名老医生继续学习。”郑卜元说。
在老师傅的教授下,郑卜元的手法日臻成熟,实习结束后,他在天津蓟县找了一家盲人按摩店,开始了自己的新工作。
2013年的一天,郑卜元接待了一名女顾客,按摩没一会,女顾客突然坐起身来,大声说:“你好像还没出师吧?是不是学徒?我的肩膀被你按疼了。”
郑卜元十分歉意地说:“您好,我确实还是学徒,您觉得哪里不舒服,我再重新给您做。”
女顾客随后不满地抱怨郑卜元,声称如果自己一旦因为按摩造成了损伤,就要去告他。最后,在店里师傅的劝和下,女顾客才接受了郑卜元的道歉。
“夜深人静时,我流下了委屈的泪水。那天晚上,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苦练手艺,早点出师,让顾客对自己放心。”郑卜元说,“在无助的时候,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这件事发生以后,师傅每次教授他手法,郑卜元都牢记在心,为了让顾客满意,他每次都提前在自己身上试试力道,然后再进行推拿。
之后,随着推拿手法越来越熟练,他也萌生了回家创业的想法。
自己开店,把客人当朋友对待
回到永清后,郑卜元在河西营村的家中开起了盲人按摩诊所,专门从事保健按摩和治疗推拿。2017年,他租下了一间楼房,在小区内,他按摩推拿的名声越来越大,周围村子来找他按摩的人也越来越多。
2017年,陈女士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郑卜元的诊所,陈女士由于从事雕刻工作,颈椎压迫动脉,造成大脑缺氧,多方治疗无果后,已经对治疗有了抵触心理,她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郑卜元这里。
询问病情后,郑卜元开始为陈女士推拿,由于首次接触这种治疗方式,身体的不适让陈女士一开始很不配合。
“您孩子多大了?您的雕刻作品都有哪些内容?”郑卜元就像对待朋友一样开始和陈女士唠家常。
一来二去,郑卜元得知,由于陈女士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颈椎病还治不好,她就不准备再从事雕刻行业,打算另谋生路。在治疗中,郑卜元设身处地地和陈女士聊天,帮助她树立治疗的信心。
一个疗程下来,陈女士发现症状确实有所减轻,经过半年多的治疗,她已经可以继续从事雕刻专业了。
“由于病情不同,病理也就不同,对应的推按手法也就不同。”郑卜元一边为患者治疗,一边说,“对于肩周炎、颈椎病和腰间盘突出,都有不同的按摩手法。一定要先问诊,再治疗。”
推、揉、拨、理、滚、按、压,都是郑卜元采用的传统手法,速度缓慢、持久渗透。这样看似普通的手法,在他手下,却产生了极不普通的效果。推拿真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吗?郑卜元表示,这个问题是相对的。对于急性扭伤拉伤,推拿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属于推拿可解决范围内的,多费一点时间,也能缓解、治愈。比如软组织损伤、筋膜滑膜问题等,都属于推拿可治疗的范畴。
在从事按摩职业的同时,郑卜元还十分爱好音乐,在2017年的第四届永清歌手大赛中,他取得了“十佳歌手”的好成绩。
“我现在能有一家自己的按摩诊所,要感谢国家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社会各界也给了残疾人不少帮助,我也希望针对残疾人的无障碍设备越来越多。”郑卜元说,“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只能靠自己。今后我还会继续学习,也希望家人朋友对生活抱有信心,要用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抱着这种学习态度和乐观精神,郑卜元踏上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之路。蓝天下,他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