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开展的“三提升三深化”活动中,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河北三河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发展理念,针对百姓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积极创新举措,在健康扶贫工作上多点发力,确保健康扶贫政策落地见效,惠及百姓家庭幸福生活。
据统计,2018年初,三河市共有因病致贫返贫378户,1204人。经过市镇村三级合力攻坚扶贫工程,有333户,1125人实现当年脱贫摘帽。到2018年末,该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补偿共3810人次,卫生总费用897.88万元。其中,符合基本卫生总额794.82万元,基本卫生补偿545.04万元,大病保险补偿16.15万元,贫困人口卫生保障救助196.52万元,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95.33%。
开展健康体检。2019年,继续为该市近400户、1200余名农村贫困人员实施免费健康大体检。按照“预防为主”的要求,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并通过疾病筛查,对该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分类,针对个案推送个性化健康指导方案,严防脱贫户因病返贫。
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将所有城乡居民定点医院全部列入“先诊疗、后付费”定点卫生机构,严格执行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住院“诊疗第一、付费其次”的卫生服务举措。
实行“一免三减”政策优惠。在所有定点卫生机构严格执行“一免三减”政策。对贫困患者免挂号费,减免5%治疗费、10%检查费、50%床位费,进一步减轻贫困患者负担。
严控卫生诊治费用。严格禁止域内各卫生机构违规推荐使用医保报销目录外药品、耗材和检查、诊疗项目、技术等。因病情需要,确需使用目录外的,要履行患者知情同意后再予以服务的义务。
严控报销目录外费用占比。严格控制药品、耗材、检查化验费和目录外费用占比,确保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及门诊治疗费用报销目录外比例控制在10%以内。
施行大病专项救治。对患有恶性肿瘤、急性心梗、脑中风等21种重特大疾病的贫困患者,及时协助其转诊至上级医院。并主动做好随访、转诊、就诊记录,同步更新健康档案。对处于稳定期的贫困大病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服务方案,提供好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健康咨询和康复指导。对尚有因健康困难户的45户、79人,在2019年末全部脱掉贫困帽子。
此外,为不断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三河市还重点抓了两手。一手是组建卫生联合体。积极推进市医院、中医院与镇区中心医院组建卫生联合体,深化市级医院现代卫生管理制度建设,并全面推进镇区医院与辖区村级卫生室一体化管理试点。一手是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应签尽签。对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人员,签约服务全部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及计生特殊家庭等重点人群,实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对精神残疾、视力残疾等特殊人群实行“双签双扶”。即:由签约团队或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签约协议书,签约医生和乡村医生与贫困户实行双重签约,进一步拓宽咨询、问诊渠道,为签约对象提供双重签约保障。鼓励二级以上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加入到签约家庭医生团队,为贫困人口提供有针对性的卫生卫生服务。与此同时,还积极做好健康扶贫宣传,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介和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现代网络媒体,宣传健康扶贫政策,让健康扶贫惠及千家万户,为百姓家庭和谐幸福筑起一道牢固的健康保障网。(通讯员 张德敏 张勇 王春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