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论坛

常德石门:开对“药方子” 拔掉“病根子”

2019-04-12    来源:中国网生活    

花开花落,冬去春来。过去的几十年,石门县的党员干部、广大群众为改变山区的落后面貌,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但穷困依然在。何以如斯?枯木发芽,当在逢春时。是中央制定的脱贫攻坚决策的实施,才有了石门现在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片2.jpg

石门县的众多干部和村民向记者说,有了中央的好政策,还要有好的当家人,有了好的当家人,还要采取好的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用石门人的话说,就是“只有开对‘药方子 ’,才能拔掉 ‘病根子’。”

石门县通过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和“三走访三签字”、拉网式普查工作,坚持因户施策、精准发力,着力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在基本保障上下苦功夫。

全县紧抓住房保障,采取集中安置、分散安置的方式,投入5.9亿元使3135户9882人易地搬迁全部入住,并通过产业帮扶、技能培训、安排公益岗位等途径,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2014年—2017年,全县投入农危补助资金3.858亿元,完成危房改造14436户,入住率达到100%。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石门县在“脱贫攻坚大会战”中,始终把产业支撑作为打赢脱贫攻坚的首要环节来抓,以“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为目标,依托本地一批龙头企业,采取“公司+集体经济+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大力发展柑橘、茶叶、吊瓜和石门土鸡、香猪、岩蛙等特色产业。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全县带动60531个贫困人口脱贫,人均增收3200元以上。

石门县太平镇犀牛村3组村民唐敦武因家境贫寒,早早地就步入了社会谋生。缺少教育的他走上了歪路,曾“两进宫”。2014年,唐敦武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痛定思痛的他在镇畜牧站站长陈新儒的帮助下,贷款3万元,养了80多只山羊,当年便赚了1.3万元。尝到甜头的他开始学养鸡,又贷款5万元新建了200多平方米鸡舍。扶贫组织又免费为他提供鸡苗、技术服务等,2018年唐敦武收入超过8万元。唐敦武感慨说:“以前根本没有想到能过上如今的好日子,现在钱有了新房也住上了,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了。

图片1.jpg

今年58岁的程远山,是石门县新铺镇岳家棚村的村民。他爱人因子宫瘤无法从事繁重劳动,大儿子因手掌受伤失去了劳动力,一个女儿还在读书,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全靠程远山在外打工支撑着这个多难的家。2014年年底程远山回家过春节,听说自己家被列入建档立卡户,心里很不是滋味。在村支书柴德炎的鼓励下,这位山里汉子靠产业扶持资金建起了1100平方米的养鸭场,镇政府和村支两委还整合项目帮他修起了一个80立方米的沼气池,并帮助他申报加入了相关组织的养殖体系。2017年,程远山养了4万只鸭子,毛利就有12万多元。程远山靠养鸭致富,不仅摘掉了贫困帽,而且还修建了新房,全家人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图片3.jpg

同时,石门县通过打好“奖、贷、助、免、补”组合拳,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全县采用对比公安户籍系统、教育学籍系统和贫困人口信息系统的3个系统数据,全面摸清贫困学生底子,对每一名贫困学生,实行县级领导、副科级以上单位“一把手”、干部职工“一对一”结对帮扶。并且加大基层学校建设改造力度,加大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倾斜力度。2014年来,全县累计发放各类助学金1.17亿元,资助学生44.98万人次,10542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享受了教育扶贫政策;累计投入资金9.3亿元,创建合格学校61所、标准化学校30所。

认真落实“一卡两讲三会四活动四必访”,石门县教育系统干部教师定期进村入户,与贫困户话家常、谈发展,广泛宣传扶贫政策,宣讲身边的扶贫故事,主动参加贫困村党员会、户主会、屋场会,组织开展扶贫知识有奖竞赛活动,架起了贫困户与干部教师的“连心桥”。全县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评选优秀“小宣传员”、教师大家访等活动,采取网络宣传、电子显示屏、发放明白卡等形式(共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教育扶贫明白卡”10万余份) ,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教育精准扶贫和学生各类资助政策。2018年,“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验收合格,石门县被湖南省教育督导委员会正式认定为教育强县。

石门县还围绕让农村贫困人口“看得到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少得病”的工作任务目标,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全县每个乡镇都创建了一所标准化的乡镇卫生院,实现每个村都有一个卫生室。开通贫困人口就诊“绿色通道”,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着力构建医保“六道防线”,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特惠保”。同时,石门县突出抓好劳务扶贫、社会保障兜底。大力实施贫困对象劳动力转移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推进“应保尽保”,实现扶贫和民政“两线衔接”。突出抓好 “两个基本完善”,大力加强贫困村水、电、路、信息网络、“一部两中心三室一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014年来,全县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客班车;全面完成了电网改造任务;全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率100%;宽带网络和数字化电视也实现了“村村通”。(通讯员 江景)

[责任编辑:熊欣]
用心关爱  呵护成长
精准扶贫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