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论坛

河北省宽城县法院搭建多元化纠纷解决平台

2019-04-11    来源:中国网生活    

为着力解决“机构设置、职能发挥”等方面的不足,河北省宽城县法院从维护群众权益、建设法治社会的高度出发,依托“一乡一庭”建设,将其对一般案件进行调解、参与社会综合治理、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等六项职能与多元调解纠纷工作相结合,全力把“一乡一庭”打造为“法院推动、多元参与、诉非联动、便民利民”的矛盾纠纷解决平台,促进服务群众“零距离、低成本、多元化、快捷化”。

创新体制机制,实现诉前案件分流。制定出台了《“一乡一庭”工作职责及相关规定》,明确一乡一庭六项主要职能,对日常运作管理、网络信息化应用、人民陪审员使用等作出全面规范。与司法局等联合出台《关于加强诉调对接工作的意见》,依托一乡一庭,联合成立1个诉调对接中心和18个诉调对接工作站,采取法官+特邀调解员+人民陪审员模式进行诉前调解,充分发挥一乡一庭职能。充分利用省高院一乡一庭诉调对接系统平台开展各项工作,加强培训,提高一乡一庭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做到一乡一庭工作信息化、高效率、有记录、有效果。

加强队伍建设,实现审判质效提升。新设的13个人民法庭配备一名法官、一名书记员和人民陪审员。其中,每个新建法庭常驻1名陪审员开展工作,出台制度规定,强化教育培训,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的职能作用,大力激发人民陪审员的工作积极性。村民之间有了纠纷,人民法庭和人民陪审员可在第一时间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再指导村民进行立案解决。按照法庭管辖区域,该院在各基层审判庭指定能力突出,具有审判资格人员兼职担任新建法庭庭长。法院选拔村干部、乡干部或有威望的村民,经过培训后,担任人民陪审员。人民法庭和人民陪审员数量的增加,使得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用法律来化解纠纷。

突出诉非衔接,实现建设成果最优。加强诉非衔接工作,促进法庭工作实现“四个转变”,即专司司法向多元服务转变,单兵作战向各方协作转变,被动等案向主动作为转变,办案能手向化解能手转变。依法指导人民调解组织开展调解工作,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的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把矛盾和纠纷解决在群众的“家门口”,推动基层依法治理,逐步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要求。以诉调对接联络机构为平台,把好“输出、引入”两个端口,受理纠纷立案前全部进行诉调对接处理,对调解成功的及时依法予以确权;调解不成的再引入诉讼程序,法官与多元调解主体共同履行调解职能,全力搭建“法院推动、多元参与、诉非联动、便民利民”的矛盾纠纷解决平台。2019年以来,该院通过“一乡一庭”平台登记纠纷157件,解决29件,接受群众咨询321次,指导调解纠纷142件。(吕德君 王东辉 通讯员 吴静)

[责任编辑:郭海玉]
用心关爱  呵护成长
精准扶贫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