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开展的“三深化三提升”活动中,三河市燕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锐意改革、创新发展,狠抓创新主体的培育和创新平台的建设,不断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为加快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科技创新,培育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动力。科技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近年来,燕郊高新区把培育和壮大创新主体做为创新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不断加大引进、培育、推荐认定和政策落实的力度。2017和2018两年,分别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家和27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2家;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68家和173家,有效期内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59家;认定科技小巨人企业8家和5家,总数达到48家;认定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培育机构2家;筛选63家企业进入高企培育后备库。
搭建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迅速转化。平台是创新的载体和动能,是产学研用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阵地。经过多年的努力,燕郊高新区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2018年,推动百世金谷科技企业孵化器升级为河北省级孵化器;推动城美科技孵化器、华北科技学院众创空间申列廊坊市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截止2018年末,区内拥有各级各类孵化器及众创空间14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4家,市级7家,总孵化面积达到23万平方米。通过持续强化对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业务指导,引导区内企业通过建立研究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协助中色测绘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成院士、小牛科技与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俞梦孙院士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已通过省科学技术厅、省委组织部、省科学技术协会的联合认证。目前,全区拥有院士工作站7家,涉及分子诊断与生物芯片研究、瓦斯防治和地质防治水研究、纳米隔热保温材料、摄影测量与遥感、人类健康系统工程等前沿领域,入驻院士16人。推荐奥格流体、鼎科远图等10家企业获批廊坊市级研发中心。
优化服务,强力提升企业科技研发水平。在2018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奖评选中,廊坊市共有11个项目获奖,其中燕高区夺得6个奖项。分别是:华北科技学院特厚煤层大断面煤巷推引锚固与复向支护系统研究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华北科技学院网络实体信任的评估与管理研究、稳控科技“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工程、地质自动化安全监测产业链及工程应用”项目、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城市复杂环境下软岩浅埋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建造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华北科技学院流变扰动条件下深部软岩巷道失稳破坏控制关键技术、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硬岩双护盾TBM综合技术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同时,积极组织推荐中色测绘、净易环保申报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推荐建华高科“面向IC先进封装的划切设备产业化”项目、有研国晶辉“红外夜视用多光谱CVD ZnS材料产业化研发”项目、华通科技“移动机器人控制器多协议模块化共存及软件仓库应用”申报河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获得专项扶持资金500万元;推荐亮克威泽“防击穿抗电弧环保绝缘涂料”申报河北省小巨人企业专项,获得专项扶持资金100万元。
另外,还精准帮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通过高企认定、平台认定、小巨人企业认定、专利资助共申报兑现奖励资金1060万元。梦东方·未来世界航天科普基地获批“省级科普基地”。
整合资源,构建创新发展生态体系。为加快域内科技创新、加速科技资源集中融合、促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研发—制造—服务”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新业态,2017年以来,先后建立了燕郊高新区科学技术协会、三河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燕郊高新区双创产业联盟、燕郊高新区科技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组织,发挥中介机构的纽带作用,促进区内“政、产、学、研、用”的有效联合,实现了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实现科技要素高效流动、聚集、成长,推动区内企业高质量发展。
对接京津,搭建协同创新示范基地。依托京津强大的科教优势,招才引智,为每一棵创业“幼苗”输血造血;融合各种创新资源,打造环首都众创新高地。着力加快科技创新和众创空间、孵化器环境建设,着力构建京津冀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将区内发展势头良好的孵化器、众创空间打造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示范基地,为各种创新、创意的种子萌发成创业、创造的果实提供优良的土壤。
目前,燕郊新技术创业中心、兴远高科孵化器、百世金谷孵化器等已成功跻身廊坊市“廊坊市协同创新示范基地”。轩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大数据研究院、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签署框架协议,共同成立“医养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优势互补,围绕医养平台的可行性论证、顶层设计、多源数据整合与治理、数据创新应用等方向,开展大数据监测采集、预处理、挖掘、可视分析与智能决策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与产业应用,并进行相关成果的落地示范与产业转化,建立规范高效的实验室管理体系。
协同发展,实现人才资源共享。高新区管委会与北京科技咨询中心、北京企业技术研究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在专家人才、科技需求、项目信息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以企业的创新需求为导向,利用其“专家信息库”,针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组织院士、专家面向区内企业分段、分产业,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咨询、技术咨询、技术诊断和技术服务等活动。逐月开展各产业高端论坛,邀请业内专家针对各产业发展态势、国际国内趋势与前景作报告,邀请产业内知名上下游企业参会,以期为各产业高层提供智力支撑及寻找合作伙伴,继续加强科技转型发展、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使用、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R&D投入等方面工作,活跃各产业竞相发展,奠定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通讯员 张德敏 张勇 王春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