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我才能把基地做的这么大,现在大家伙养牛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不少人跑到我这来学。”申万清是河北省隆化县郭家屯镇南兆营村的村民,得益于县里出台的肉牛产业扶持政策,他建起了存栏量500头的肉牛生产基地,并带动36户贫困户通过发展肉牛产业实现稳定脱贫。
隆化有养牛的历史和传统,近些年县里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隆化肉牛”产业越做越大,带动了越来越多像申万清这样的贫困户增收脱贫。
“任何产业都有风险,老百姓最关心政府的资金、政策等,有了这些,他们就有了底,有了信心。”隆化县畜牧工作站站长刘会军说。近年来,结合脱贫攻坚,隆化县出台了《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为肉牛产业发展“护航”。特别是近两年县里每年整合投入资金都超过亿元,用于圈舍补贴、贷款贴息、龙头培育、疫病防控和基础设施扶持等,这样的“大手笔”实现了肉牛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蜕变。到去年年底,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48万头,产值达到17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养牛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产业覆盖贫困户2960户。
有了政策,如何用,隆化县通过实施“强基地、育龙头、打品牌”这些重点工程,盘活了肉牛从养殖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条,让肉牛产业真正“牛”起来。目前全县百头以上规模牛场达到520个,示范场8个,规模养牛户达到1.7万户。积极培育招引龙头企业与县域优势产业有效对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10万头肉牛深加工项目投产运营,建成华北最大、国家定点肉牛交易市场,年交易肉牛10万头,交易额6亿元。利用媒体、展销会等多种渠道推介肉牛品牌,目前,隆化中高档牛肉产品直销北京30个社区,优质活牛走出河北、直供港澳,年出口6000余头,“隆化肉牛”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评“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肉牛品牌。
同时,隆化县把“科技”注入到产业发展中,提升肉牛的科技含量和市场效益。与中国农大、河北农大、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养牛科学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建立了品种改良、疫病防控、科技服务和饲草饲料等四大服务体系,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全县肉牛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年改良黄牛6万头以上,先后引进日本和牛、安格斯牛、弗莱维赫牛培育高档肉牛新品种,每年冷配高档肉牛1万头。今年,还将通过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推动肉牛产业向绿色循环方向发展。(吕德君 王东辉 通讯员 丁海东 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