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论坛

做勇于担当勤于作为的奋斗者

2019-03-14    来源:中国网    

工作照片.jpg

河北省魏县是一个百万人口的大县,魏县一中是一个几千学生的大校。张瑞荣同志2005年10月接任魏县一中校长的时候,重本十几人,二本几十人,成绩全市倒数。与此同时,面临着生源大量外流、老师情绪低落、因学校搬迁外债高达6000万的办学困境。经过十四五年的拼搏,如今的魏县一中已经全市领先全省知名,本科上线率、重本上线率连续多年位于全市前列。魏县一中从2006年开始连续3年获邯郸市高考进步奖,从2009年开始连续10年获邯郸市高考优秀奖,2018年同时获“培养清华北大学生先进单位”称号。

2018年,1800人高考,纯文理本一上线1040人,上线率达到57%;本一人数较去年增加280人,提升率36.8%;本科上线率99%。连旭灿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李亚杰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另有,孙欣欣、郝云飞等一大批同学分别被复旦、浙大、武大、中科大等名校录取。

张瑞荣以奋斗者的形象在教育战线树立了一面旗帜,将魏县一中从低谷推向了顶峰。

表率带动  张校长总是认为,一个学校的发展就是校长的责任,你当校长还不负责任,就不要抱怨副职不负责,更不能抱怨老师不尽责。老师的错首先是领导班子的错,班子成员的错首先是校长的错。张瑞荣同志不仅从不抱怨,更是“事有不得反观自己”。她每天的工作就六个字:走、看、讲,读、写、想。白天走出办公室,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晚上读书、思考,把心得记录下来,以便更好地指导工作。魏县一中校领导坚持每天早6:00到校,晚10:00离校。张瑞荣校长更是如此,整个2018年除了一次外出学习,一天也没有缺过。张校长每天工作超过14个小时,更多的时候是吃住在校;每周听课不少于8节,曾经有一周听了18节之多。

每天在校期间,坚持“五进一汇报”:进教室听课,进餐厅陪学生就餐,进宿舍检查休息,进操场查看课外活动,进学科组参加教研,第二天晨会汇报情况现场办公。

  在该校学校财务不是由校长说了算,而是制度说了算。资料征订由下往上,先由备课组长选择,然后上报教务处审批,选择权不在领导,决定权不在校长。选拔使用干部,靠能力说话。张校长上任之后,前三年没提拔一个人,“能干不能干,三年以后看”。2008年一次提了8个中层干部,这8个人全都是班主任,威信高、成绩好,没有一个领导关系户。


魏县一中校长张瑞荣荣获2010年度感动邯郸教育十大人物.jpg

制度触动  制度出台之前,先让大家广泛讨论,然后汇总到年级主任,最后提交校委会讨论。先形成共识,再形成制度,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魏县一中,有课迟到是大事,不认真备课是大事,辅导不耐心是大事,讽刺挖苦学生更是大事;至于说晚来一会儿早走一会儿,跟备课组长打声招呼就可以了;恶劣天气不要求老师到校辅导。班主任早起到校较早,所以下午第一节不安排课,保证他们的休息。

对于各种评模选优、晋级晋职等关乎老师切身利益和荣誉的事,魏县一中都能做到公平公正,都能做到公开透明,荣誉严格按成绩排队。魏县一中的高考奖金只对高三,只对一线老师,并且档次差距较大。在魏县一中只要干出成绩来,就有名有利,就是张校长常说的“有面子有位置有票子”。

关爱感动  关爱老师要发自内心地去理解老师、尊重老师。张校长从一线教师干起,从班主任干起,最能照顾老师的面子、理解老师的辛苦、体谅老师的难处。

关爱老师就要了解老师。魏县一中教职员工400余人,每一个人业务水平、工作能力、教学态度、脾气性格、家庭情况,甚至他们的父母孩子的情况,张校长都了然于心。

关爱老师,就是尽可能地解决老师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为老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孩子入托上学,张校长出面联系最好的学校;对于工作优秀而又两地分居的老师,张校长会帮助他们调动工作,仅2018年就帮助骨干教师调动了5个“媳妇”进城团聚。老师买房,甚至是退房,张校长也是尽最大努力,帮助其解决困难。

因为工作实绩突出,张瑞荣同志连续多年荣获县长特别奖,先后7次评为市级优秀校长和教育系统先进个人,2006年被评为市优秀人大代表、省中小学骨干校长,2008年被评为邯郸市“十佳园丁”,2010年被评为“感动邯郸教育十大人物”,2012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人大代表,2014年荣获邯郸市“焦裕禄式校长”荣誉称号,2018年被评为邯郸市教育系统“十面红旗”。

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老兵,张瑞荣校长已经走过了38年的人生之路,在校长的岗位上也奋斗了23年有余。奋斗是张瑞荣同志心中最大的幸福,始终以奋斗者的姿态勇于担当勤于作为是张瑞荣同志永远的追求。 (黄文泉 李世军) 


[责任编辑:刘振山]
用心关爱  呵护成长
精准扶贫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