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8岁的陈栋,是一名入额法官,系滦南县人民法院长凝法庭负责人,负责长凝法庭全面工作。自2006年到法院工作以来,他从最基层的书记员做起,凭借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精益求精的业务素质,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逐渐成为一名优秀法官。他先后被唐山中院和滦南县政府荣记三等功四次,被河北省高院荣记二等功一次,被唐山市政法委评为 “金牌法官”,2018年被河北省高院评为全省优秀法官。无论是面对荣誉褒奖,还是职务晋升,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宗旨,以一名“小法官”的心态,坚守着一心为民的“大情怀”。
一、发扬工匠精神,他把业务工作做到最“精”
为使自己成为一名称职的法官,他发扬工匠精神,深钻细研法律业务知识,为干好工作“补脑充电”。在自己自学的基础上,他甘当“小学生”,以同行为师,时时虚心求教;以审判实践为师,处处取长补短,潜心提升业务能力素质,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业务本领,很快成为了法院系统一致公认的“业务尖子”。陈栋认为,只有把办案的真本领学到手,烂于心,工作起来心里才有底,才会少出错,办好案,为此他对自己的工作严谨到苛刻,每一份文书的写作,从格式到内容都力求完美,达到“免检产品”。参加工作以来,他累计办理案件2600余件,件件都堪称“精品”,无一错案,无一涉诉信访案件,无一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仅2018年以来,他就受理各类民事案件416件,审结410件,结案率为98.56%,结案数和结案率均名列前茅。他还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当庭宣判率,所承办的常规案件平均审限仅为25天,且部分案件庭后半小时内当事人就拿到了判决书,既方便了当事人诉讼,又减轻了当事人诉累。陈栋办案水平高、效率快,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广泛认可,多次被指派承担法院系统新进人员岗前培训任务,而他带出来的“徒弟”,也个个成为了业务上的行家里手。
二、心系和谐稳定,他把社会责任看的最“重”
作为一名法官,不仅要担当起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律责任,更应承担起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责任,这是陈栋在工作中始终坚守的信念。
长凝法庭管辖三个镇的民事案件,而辖区地处昌黎、滦县、乐亭、滦南四县交界,是滦南纺纱和钢锹生产两大产业聚集区所在地,又处于马城大铁矿开发前沿,各种矛盾交织,多发、易发,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陈栋发现,案件判决并不难,如果一判了之,法官是省了心,但可能导致双方矛盾进一步升级,不利于和谐稳定,如果自己多做点工作,就可能弥合裂痕,抚平心结,化干戈为玉帛。为此,他在审理案件中既注重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更注重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坚持把诉讼调解作为化解矛盾纠纷、提高办案效果的有效手段,把调解工作贯彻于审判的全过程。如在开庭前调解不成的,在开庭后利用当事人内心的微妙变化,再耐心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他曾多次在送达判决书前成功调解了案件。他经常把剑拔弩张的当事人迎进来,听他们尽情的“撒气”,然后经过入情、入理、入脑的调解,将平心静气、输赢均服的人们送出门。近期,他在诉前调解的时候,成功调解温某与某村村委会返还承包费的纠纷,将突出的信访矛盾化解在初级时段;成功促使一起涉矿业开发重点项目排除妨害纠纷一案得以调解结案,既降低了被告公司的撤场损失,又缩短了后续工程承建单位的重建工期,保障了原告的切实利益,实现了三方互利共赢。近年来,他还总结提炼出了基层法庭化解矛盾纠纷的一套工作法,即“以情感化法”、“借助外力法”、“换位思考法”、“以心交流法”、“冷热有度法”等方法,并用这套方法化解社会矛盾5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85%以上,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彰显为民情怀,他把人民群众看的最“亲”
陈栋常说:“自己是农家孩子出身,深知老百姓打官司不易,当法官就要和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把群众看成自己最亲的人,才能真正为他们说话、撑腰”。为此,他为自己写下了:“对群众感情再深点、离群众的距离再近点、群众的疾苦关心点、百姓的诉求多想点、法官的身段放低点、努力让群众满意点,用为群众服务的温度,提升群众的满意度”的座右铭。
2017年底,因辖区两家棉纺企业拖欠农民工劳动报酬,引发上百农民工集体上访。他得知后采取“快介入”、“快稳控”、“快化解”的工作措施,引导农民工走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在130余名农民工提起诉讼后,他和同事连续加班加点20余天,往返企业10余次,不厌其烦的做双方当事人的工作,最终促使企业与农民工达成调解协议,使涉案金额高达150万元的案件得以调解结案。拿到工钱的农民工们逢人便说:“这回要不是法庭为我们做主,想要回工钱难啊!”去年5月份,72岁的刘某提起诉讼,称其在赶集的路上被李某用摩托车撞伤,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李某赔偿其经济损失2000元,后刘某发现其伤情需手术治疗费用1万余元,但刘某再次找李某协商此事时李某以双方已和解为由拒绝赔付。经细致审理发现刘某与李某先前达成的和解协议显失公平,遂依法判决李某赔偿了刘某相应的经济损失。拿到胜诉判决的刘老汉激动地说:“常听人说打官司难,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没想到陈法官和他们说的不一样,真为我们做了主,这样的法官我信服”。
四、坚守清廉底线,他把个人得失看的最“轻”
“法官、法官”,法在前,是底线。要当一名合格的法官,就必须守住法律的底线,守住清廉的底线。这是陈栋对“法官”二字的理解。为此,在工作中他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修为人之德,公正执法,坦荡做人,始终做到了送礼不动心,诱惑不动摇,说情不手软,处处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法院的威信,使胜诉方赢得堂堂正正,败诉方输得明明白白。他常说:“作为一名法官,在审理案件中,一不能离钱太近,收了别人的钱,法律的天平就会倾斜,善良的老百姓就会吃亏;二不能离‘面子’太近,审判讲人情面子,公平的‘里子’就没有了”。在一次涉100多万标的额的诉讼中,当事人王某怕输掉官司,硬要塞给他万元红包,他不为所动,当对方收到公正判决的那一刻,紧紧握住他的手,感动地说“谢谢你,陈法官,你让我相信了法律的公平和正义。”(李轶光 通讯员王荣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