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论坛

河北邯郸临漳:五措并举惠小康 乡村振兴正当时

2019-02-22    来源:中国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国乡村的经济、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乡村振兴宏伟蓝图亟需五措并举,为全面建成小康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

以农为师,会“潜水”。乡村振兴的舞台在乡村,主角自然是农民,只有农民最了解农村、最富有乡愁、最了解乡村建设的具体情况和难题。基层干部作为农民的“父母官”和“勤务员”要带着感情做工作,学会“潜水”的本领,常向下看、常向下听,真正做到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智,解民忧,平时工作多向群众学习,多走田间小路、多坐农家小板凳、多开不同群体的座谈会,从农民朋友哪里吸吮智慧、办法,才能真正让政策贴心、服务到位、群众满意。

以才强伍,愿“上山”。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一懂两爱”既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现实需要,也是我们一代应有的使命担当。要让人才肯回乡、愿上山、留得住,这需要一条完善的制度配给、畅通的上升渠道、均衡的城乡发展,才能让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其才、大显身手。

以财富农,引“资本”。改革开放以来 “取之于农,用之于城”情况客观存在,大量土地、资金、政策资本向城市倾斜,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优先“止损”,止住农村资本的外流,发掘农村农业的潜力,建立乡村发展资金优先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将财政资金以补贴、免息、无抵押贷款等形式运用,吸引资本向农村“倒灌”,激活农村经济的一池春水。建立政府引导、财政保障、金融倾斜的多元投资格局。

以建强基,固“根本”。 基础设施落后是美丽乡村建设最明显的短板,教育、养老等民生资源分配不均,水电气路网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乡村振兴就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加大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统筹城乡教育、文化、养老发展,加快厕所改革、“五小水利”等民生工程建设,解决小马拉大车问题,使农民和市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逐步趋同,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以志增劲,添“动力”。乡村振兴必须激活农民首创精神和内生动力,农民是美丽乡村主人翁的地位不容动摇和错位。绝不能干部干、群众看,绝不能代办包办,绝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在“输血”的基础上更要强“造血”,亟需基层党组织“火车头”带动,媒体舆论“大喇叭”鼓劲,致富能人“领头羊”模范,变送钱送物送牛羊为公益岗位、生产奖补等形式,让农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乡村振兴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全新境界,成就“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周云峰 通讯员 于游)

[责任编辑:刘振山]
用心关爱  呵护成长
精准扶贫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