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论坛

邯郸郭月云和她的烙画情结

2019-01-15    来源:中国网    

在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烙画传承人郭月云的工作室内,气势磅礴的“庆改革开放40周年”《春潮图》、栩栩如生的山水虫鸟图、俏皮可爱的福娃嬉闹图……一件件作品让人心潮澎湃。

“现在手里的订单有十几个,有的只能等到年后了。”郭月云说,烙一幅画少则7天,多则一个月,不仅讲究技艺,还要让人感受到意境,不能贪多,宁缺毋滥。

郭月云是临漳镇南关人,上世纪八十年代美术专业毕业后被招进县木器厂在各种木器、家具上烙画。后来,厂里成立了烙画工艺车间。“空旷的平房里,一排排画架分列两旁,十几个工人人手一把烙铁就开始创作生产。”郭月云回忆说,当时条件虽简陋,但烫画、装框、油漆等分工却很细。木器厂的烙画很快打开销路,许多作品远销海外,成为厂子又一增收渠道。“因为有美术基础,我烙出的作品很受欢迎。”郭月云自豪地说。

九十年代初,受诸多因素影响,木器厂逐渐衰落。为了生存,郭月云刷油漆、包沙发、开门市……30多年里,她做了各式各样的工作,被丢弃在储物间的那把烙铁似乎与她渐行渐远。

近年来,民间的剪纸、蛋雕、泥人儿等传统工艺在专业协会的带动下又逐渐兴起。好友劝郭月云重新拾起烙画,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郭月云再次拿起丢了30多年的烙铁,开始创作烙画。

2016年4月,郭月云应邀创作了一幅“江山如此多娇”图去参加展览,一位商人看到后很感兴趣,得知是郭月云的作品,连声赞叹并当场定下2幅。“没想到还有人喜爱烙画。”意外的收获更坚定了郭月云继续创作的信心和对传统工艺的自信。

后来,郭月云不仅经常参加展销会和研讨会交流学习,还多次举办个人烙画展,结识了国内众多烙画精英,开阔了眼界,技艺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著名烙画艺术家艾秀琪称赞郭月云的作品,既坚持了传统烙画工艺,又别具一格。

2017年,郭月云成立了工作室,创新开发了在宣纸、葫芦、卡纸等材质上烙画,并把建安七子、铜雀三台、鬼谷子、西门豹、邺城、漳河等临漳独特的历史文化元素以烙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如何在传统烙画基础上将漫画、剪纸、雕刻等艺术融入其中,创作出更多元化的作品,是我们现在要突破的瓶颈。另外,销售平台还要进一步拓宽。”谈到未来规划,郭月云的儿子杨昭旸有更多想法,他想借助国家“一带一路”的东风,把传统烙画艺术传播到国外。“我最大的愿望是把这门传统技艺传授给更多热爱烙画的人,让传统文化广泛流传下去。”郭月云说。(刘振山)

[责任编辑:刘振山]
用心关爱  呵护成长
精准扶贫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