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4岁的杨慧英(右)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这名云南省大理市海东镇文武村的普通白族妇女,凭着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不仅通过剪纸、刺绣让全家过上了幸福生活,也将这门传统手工技艺传授给年轻人,用一双巧手“剪”出了精彩人生, “绣”出了幸福画卷。
杨慧英自幼深受白族文化熏陶,初中毕业后,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走上了剪纸创作之路。每天干完农活,空闲时间几乎全部花在了剪纸上,人到哪里,剪刀和剪纸就带到哪里,几年后就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剪纸能人。
杨慧英几十年间从未放下手中的剪刀和针线,虽然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但她勤于学习,善于创新,在本民族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作品,创作出了大量具有浓郁白族风格的剪纸和刺绣作品。
杨慧英的作品中,围腰、脚边、香袋、枕头、帐沿、绣花鞋等图案,都是白族新娘出嫁和妇女装饰衣物所必须,仅围腰的图案就有200多种。
杨慧英的剪纸作品图案内容丰富,造型生动传神,她设计创作的花、鸟、鱼、草和“双凤朝阳”“鹿鹤同春”“戏水鸳鸯”“龙凤呈祥”“年年有鱼”等窗花图案,立体感强,线条生动流畅。
杨慧英的作品内容都来源于白族日常生活生产,不仅深受当地群众喜爱,还远销北京、上海、浙江、湖北、英国、美国、日本、越南等地,年收入十多万元,一家人靠剪纸和刺绣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在杨慧英的引导下,女儿、儿媳也走上了剪纸、刺绣的道路。经过杨慧英的悉心传授和指点,女儿、儿媳的技艺不断提升,2015年3月,女儿、儿媳同时被命名为“大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自古以来,白族妇女从小都喜爱剪纸、刺绣等传统手工艺。但随着生产生活习惯的变化,以及十字绣和机绣的盛行,年轻一代逐渐远离传统剪纸、刺绣,传承千年的手工剪纸和刺绣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杨慧英和女儿、儿媳一起潜心研究剪纸、刺绣技艺,不断对传统技艺进行改良和创新。共同的兴趣爱好,相同的理想追求,缔造了一个幸福的家,在经营好自家手工艺作坊的同时,三人还承担起传承和弘扬白族优秀文化的重任,带动当地年轻一代学习传统剪纸和刺绣技艺。
多年来,杨慧英一直坚持传承和弘扬剪纸、刺绣手工技艺,先后被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民族大学、大理大学、滇西应用大学和海东中学少年宫聘为特聘专家,经常给年轻人培训剪纸、刺绣技艺。
杨慧英的培训内容涵盖了中国刺绣历史和种类、白族刺绣简介、针法及刺绣周边产品等方面。培训形式灵活丰富,采取理论与实作、学习与应用、集中授课与自学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她的传授和带动下,当地不少年轻人都掌握了这门传统手工技艺,极大地促进了年轻人创业、就业。
为了传承和弘扬剪纸、刺绣技艺,杨秀英还在自己的工作室内设立了展览室,陈列着自己和儿媳、女儿的剪纸和刺绣作品,以及多年收藏的传统服饰和各类刺绣,让当地群众和游客领略到了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
由于多年来坚持传承和弘扬民族手工技艺,杨慧英获得了诸多荣誉,先后被云南省、大理州命名为“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艺人”“大理州民间艺术大师”。2017年荣获大理州“最美家庭”,2018年荣获“大理市巾帼创新创业导师”称号。但最令杨慧英欣慰的还是她的剪纸和刺绣技艺不但被子女传承,还带动了当地年轻人重拾这门传统技艺。
杨慧英用一生的心血浇灌着白族剪纸和刺绣技艺。谈及未来,这名朴实的白族妇女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本民族的传统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也相信自己和家人一定会剪出更精彩的人生、绣出更壮美的幸福画卷。 (罗春明 王正明 杨明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