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论坛

湖南常德:攻坚举措持续发力 小康路上不少一人

2019-03-13    来源:中国网生活    

常德是1600多年前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原型地,桃花源意境始终是常德建设人民幸福宜居家园的理想蓝图。这座被誉为桃花源里的城市,将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不断引领常德人民走向“无人不饱暖、把酒话桑麻”的“桃花源”生活。

据2014年统计,常德市有建档立卡贫困村396个、贫困人口37.6万人。其中2016年退出贫困村100个、脱贫8.8万人,2017年退出贫困村157个、脱贫10.1万人。到2018年底,全市贫困村已退出385个、贫困人口已脱贫33万人,“湖南屋脊”石门县顺利摘掉了贫困县帽子,成为全省脱贫摘帽样板。目前,常德仅有11个贫困村没有退出,4.6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到今年底,常德要实现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除部分兜底保障外将全面脱贫。

5年33万人,这些数字的背后离不开常德市委市政府的坚定决心、科学部署和有力举措。常德市委书记、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周德睿曾表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闯过的硬关、必须打赢的硬仗。要持续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陪贫困群众走出“最初一公里”,走好“最后一公里”,扶一把、陪一路、送一程,确保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真脱贫。

“三有三抓常调度”,责任压实没商量

“三有”即市县有脱贫攻坚指挥部,部门有扶贫办公室,乡镇有扶贫工作站,并且村级明确专人负责;“三抓”即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亲自带头抓、分管领导集中精力抓、联县联村领导经常指导调度抓;“常调度”即经常性开展调度督促,紧盯进度安排、人力调配、推进实施、成效确认等重点环节,以及项目招投标、资金使用等重点工作,建立脱贫攻坚工作督导、提醒、警示、约谈机制。

181129161223223017_副本_副本.jpg

严格落实脱贫攻坚的“三大责任”,凸显以县级党委政府作为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工作部署和督查。各级扶贫领导小组和脱贫攻坚指挥部深入一线,将脱贫攻坚责任和压力传导到基层。同时,压实行业责任,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社会保障、技能培训、教育助学、住房安全等“五个精准到户”,狠抓行业部门脱贫攻坚职责落实。不仅在联系紧密的业务部门加挂扶贫办牌子、加强调度督促和数据分析监测,还实行一季一调度,对存在问题及时发出交办函,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推进专项工作。落实乡镇、村级党组织的实施责任,在有脱贫任务的乡镇成立扶贫工作站,明确贫困村专人负责。

市里还建立了乡镇脱贫攻坚工作考核评价机制,连续两年由市级组织实施乡镇脱贫攻坚工作分类考核评价,对综合评价为“一般”和“较差”的乡镇进行约谈。2018年5月,常德市约谈了8个考核评价为“一般”和“较差”的乡镇,起到了鞭策后进、传导压力的显著效果。

脱贫攻坚,关键在人,针对“两个责任”落实不力、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常德市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格坚持压实责任、监督检查、专项巡察、从严执纪、谈心谈话、通报曝光常态化等“六个常态化”,将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与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紧密结合,着力推动扶贫领域作风转变。

对扶贫领域重要问题线索一律实行市、县、乡纪委“三级联查”,对发现的作风漂浮、纪律涣散、工作不实等问题,既追究直接责任,又追究领导责任。同时,通过精简会议活动、减少发文数量、减少检查考评,切实减轻基层扶贫干部迎检、填表负担。

深化“两个全覆盖”,精准帮扶实打实

常德市落实尽锐出战的要求,持续把最能打仗、最会干事、基层最需要的干部派往脱贫攻坚一线。

按照一个贫困村1-2名市(县)级领导牵头,3-4名市直单位科长、县处级后备干部或县直单位乡科级后备干部驻村,5-6家后盾单位支持的模式派驻工作队,贫困村共有市、县派驻工作队396个1242人。对已退出的贫困村,继续开展帮扶工作。每年年底全市都会组织开展对贫困村和贫困对象脱贫退出“回头看”,确保已退出贫困村和已脱贫人口稳定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2017年,对原来未派工作队的539个贫困人口100以上非贫困村一律选派,实现全市1109个贫困人口100人以上非贫困村“一村一队”全覆盖,其中全市贫困人口300人以上的101个非贫困村均由县直单位派驻帮扶工作队。

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100人以上非贫困村的贫困户(含已脱贫贫困户),实行由财政供养人员结对全覆盖;组建2000多个党员帮扶先锋队,有帮带能力的党员每人配合结对帮扶责任人至少帮扶1户贫困户,全市共结成帮扶对子3.5万多个。2018年还积极开展清理无帮带能力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行动,共清退1789名2385对,并重新结对。

把驻村帮扶考核情况作为干部综合评价、评先评优、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不称职的队员实行号回。2017年以来,共提拔重用在脱贫攻坚一线表现优秀的干部42名,调整召回105人。

石门县南北镇金河村第一书记张忠富便是一名下派的驻村帮扶干部。作为金河村的第一书记,张忠富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村户农庄。他倾尽儿子儿媳平时给的赡养钱用来支持村里修路,他全面走访全村农户,上门宣传扶贫政策、宣讲勤劳致富典型。走访时哪家有小孩他就带上一件饮料;哪家有老人他就带上一袋麻花;有老党员、老干部病了他要上门看望;哪家有人过世了他要去慰问;哪家受灾了他就送去爱心;哪个贫困户生活困难了他会及时送去生活必需物资。这些细碎开支,都是他自掏腰包,在他的眼里,金河村的群众都是他的亲人。

对于金河村,张忠富有太多的想法要实现。这几乎耗尽了他每天的时间和精力,而无法给自己的家人应有的关心和陪伴。

他在搞村情情况普查时坐摩托车出了个车祸,都一直在村里没有下山回家。去年3月突然半夜肚子疼得在地上打滚,他打了一通宵的吊针第二天也没有休息,天一亮又出发工作了。老婆在学校边经营着一家文具店,平时忙于店子还要照看家里,跑进跑出全是她一个人扛着,两口子一起吃个晚饭的机会都似乎像中了彩票。现在“双休”成了张忠富嘴上说说的一个词,他已经太久没有回县城的家了。对于家人,他有太多的愧疚。他坦言,家里事小,乡亲事大。不管自己还在村里能呆多久,金河村经过这两年的带动、投入、发展,老百姓今后过日子还是不用发愁的。

同时,开展万企帮万家、“一家一”同心温暖工程,积极引导社会力量,鼓励支持社会组织、民营企业、公民个人参与脱贫攻坚。推进“互联网+社会扶贫”,加大“中国社会扶贫网”上线工作力度,开展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和转移就业服务等活动,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力量。

从2001年开始规模养殖赚足“一桶金”的澧县甘溪镇甘溪村共产党员杨继红,致富不忘助脱贫,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2011年以来,他先后成立桐溪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和顺桥茶叶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带动下,甘溪村60%的贫困农民都种上了茶叶,不少茶农加入了合作社,成为了专业茶农。杨继红为社员提供茶苗,技术、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收益后,农户得大头,占七成。到2018年底,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有90%以上脱了贫。杨继红又着手打造茶旅文化,实现了当地更多居民的就业,带动了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坚持打好“六场硬仗”,政策落地生实根

常德市紧紧围绕“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不断推动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坚决打好产业发展、住房安全、教育助学、健康扶贫、就业创业、基础建设等“六场硬仗”。

QQ截图20190313150512_副本.jpg

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性举措,做到市有产业规划、县有产业目录、乡有主打产业、村有产业基地、户有产业项目,培育大批特色高效扶贫产业。“橘园+”“茶园+”“稻田+”“荷田+”“水产+”“蔬菜+”等混合种养、农旅结合模式,则是常德市推行的一大特色扶贫产业。

以水为特色的安乡县是该模式的受益者之一,该县官垱镇合兴村的“荷田+”产业更是一大亮点项目,为这方百姓带来脱贫致富福音。该村是一个典型的湖区贫困村。村委会为了甩脱“贫困村”的帽子,组织村民搞“荷田+”种养。通过土地整村流转、“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荷田+”增收明显。依靠出售莲蓬、套种泥鳅、龙虾、夏季赏花乡村游,以及基于“荷田+”产业,成立的劳务公司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收入,合兴村村民收入大大增加,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可达5000元左右。该村村民余前银,原来种植了大片水稻,一亩纯利润才200元,加入到“荷田+”产业后,每亩能有1300千元收益。

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力度大。严格按照界定标准、严守贫困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严控群众举债,全面完成了36696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坚持计划、任务、资金、目标、责任“五到县”基本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

“三提高、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的多重保障政策全面推开,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费用个人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90%左右,大病、特殊慢性病、长期慢性病门诊费用个人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80%。全面实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

按照资助“全覆盖、最高档”的要求,对全市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子女5.2万多人开展精准资助,不仅落实免学费、课本费、免教辅等政策,还落实贫困家庭学生“补天窗”政策,给予相应资金资助。

大力支持企业申报各级就业扶贫基地,鼓励企业积极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每年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5000人以上。积极落实兜底脱贫政策,将市级农村低保指导标准提高到不低于3840元/年。

同时,大力推进电力改造、交通设施、农田水利、信息网络、村级活动场所、集体经济发展,全市贫困村的面貌得到了明显改观。

召开“万场屋场会”,氛围浓厚动力足

常德市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强化脱贫光荣导向,补齐“精神短板”,让“没想法”的贫困群众脑子转起来、心里热起来、身子动起来。

常德市委书记、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周德睿和常德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曹立军深入基层进行“三走访三签字”行动,每年都完成“六个一”(召开一个座谈会、走访一个以上贫困户、查阅一盒档案资料、拨打一个电话、察看一个现场、交办一个以上问题)任务,取得了深入实地、掌握实情、解决实难、督导实绩的好成效。

针对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观念比较重,有的群众对扶贫工作不理解,干群关系日益疏远等现象,根据农村实际,以自然村和院落为单位广泛召开屋场会、党员会、户主会,拉家常、讲政策、解难题,深受群众好评。

仅仅石门县,2016年以来就召开屋场会1万多场次。以屋场会为载体,每月通过集中宣讲、逐户解读、寓教于乐等方式使扶贫政策入脑入心,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达100%。以前开会基本上就是干部讲,群众听,现在不同了,屋场会不仅由干部讲,重要的是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人人都可以说,形成一致意见的,就由群众说了算。

以前群众有诉求都要跑乡里、跑村里找干部,有时还不能得到答复。现在,屋场会上现场受理群众的合理诉求,由干部现场予以解释答复,不能现场答复的,交乡村集中讨论研究后一个星期内上门答复,明显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我们北峪湾村这里家家户户都种柑橘,但是桔山大部分都没得路,我们老人家在屋里根本就没得法,而今桔子都卖不出去了,建议镇里通过扶贫资金为我们这里修一条机耕道”白云镇北峪湾村的屋场会上,贫困户何继欣和部分群众共同反映。“您讲的我都记住了,现在有产业帮扶政策,就是要解决群众通过产业发展增收问题,我回去后马上和村支两委商量,拿出项目建设方案,在柑桔采摘前将问题解决好”白云镇吴镇长听后现场表态,得到了现场群众的一阵欢呼。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屋场会虽小,但其起的作用是巨大的,通过一场一场的屋场会,群众的觉悟更高了,心气更顺了,民风更纯了,干部的素质更高了,作风更实了,能力更强了。通过屋场会,拉近了干群距离,改善了干群关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同时,常德市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扶贫扶志中的作用。大力开展“精准扶贫点燃希望”民政助学公益项目、统一战线“泛海助学行动”、社会组织“微善风”助学行动等资助贫困学生;结合“10.17 扶贫日”活动,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一家一”同心温暖工程等活动。积极开展“文化扶贫进千村”活动,每年组织“送戏下乡”文化演出等500多场次,加快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

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常德市作为一个贫困程度不深、没有深度贫困地区的地方,在完成绝大部分脱贫攻坚任务的前提下,把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摆上了重要日程。常德市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徐术福说:“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攻坚、巩固、衔接”下工夫、抓落实。实现贫困村退出11个、实现全市贫困村全部出列,实现除兜底保障外的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把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摆在突出位置,对已脱贫人口全面开展“回头看”,抓好石门县脱贫摘帽巩固提升工作,着力夯实稳定脱贫基础,防止返贫。推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切实提高脱贫质量和贫困人口的获得感,为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通讯员 江景)

[责任编辑:熊欣]
用心关爱  呵护成长
精准扶贫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