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论坛

丹山赤水老柿林 科技兴农酒飘香

2019-12-19    来源:中国网生活    

柿林村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大岚镇的东南部,国家4A级景区“丹山赤水”就位于村内,以宋徽宗亲笔题写“丹山赤水洞天”而扬名,距余姚城区约有五十公里的山路。这个地处四明山腹地的小山村,四面环山,古树参天,山清水秀,原始古朴,山居原貌保持完好。全村不到三百家农户,却有着六百多年的村史,是个不折不扣的历史古村落。正是这山清水秀,文蕴深厚,古韵悠然之地,孕育出了“金凤凰”,以科技惠农兴农,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古村柿树,硕果累累(摄影:李志樑)

古村柿林,满山“吊红”,增值无方

数百年来,柿林村山野柿树密布,似如勇士般伫立,守护着这方沃土。村口现存最古老的柿子树已有六百年树龄,根系发达,主干高大,需双人合抱,平均年产柿子一千余斤,是名副其实的“柿子王”。村里到处可见高大的柿子树。金秋时节,红柿飘香,柿林村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柿子节”。

村前村后,房前屋后,漫山遍野的柿子树如同挂满了喜庆的小红灯笼,映红了整个柿林古村。绿树丛中点点红,成熟的柿子挂满了枝头,处处透着喜庆和吉祥。“吊红”柿子是柿林村的传统名果,以果色艳丽、肉质柔软而闻名,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柿林村现有柿子面积两百余亩,年产柿子数十万斤。惹人垂涎的“吊红”柿子不仅是味美可口的农副产品,也成了柿林村村民增收的吉祥果。

红彤彤的柿子虽然美味,但保鲜期较短,不能长期储藏,鲜果的销售期更是短暂。为了“留住”柿子,多年来,村民沿袭古法,将其制成柿饼自食或对外售卖,别无其他更好的良法。

枝头柿果,红彤彤,甜蜜蜜(摄影:李志樑)

科技助力,柿酒精品,一举夺魁

近年来,国家惠农兴农政策全面开花,农旅一体化快速推进,余姚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推进果品深加工产业,推广水果深加工技术,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致力于带动当地农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地处柿林村的余姚市四明山老柿子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柿子酒业”)响应政府号召,利用当地的天然优势,积极探索柿子酒的深加工技术。取山涧溪水,采古树柿果,经天然发酵,反复试验,屡败屡战,数载的攻关,不懈的努力,终于在秉承古法的基础上酿出了甜美的柿子白酒。2017年9月,老柿子酒业自主研发、古法酿造的柿子白酒在2017年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世博会上荣获金奖。据了解,这也是国内水果类白酒在世博会上首次获得金奖。这枚金奖,既是柿子白酒的荣誉,更是余姚和果酒界的荣誉。

老柿子酒业并未因获得金奖而止步不前,为做大做强柿子白酒产业,进一步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几经努力,终于推出了全新的“金奖凌霜侯”柿子白酒。其口感细腻柔和,清雅爽口,回味绵长,味浓醇香。一经推出,反响强烈。据该公司技术人员介绍:“虽然‘金奖凌霜侯’柿子白酒的酒精度达到了53°,属于传统意义上的高度酒,但喝起来却甘甜爽口,醇厚柔顺,回味绵长,带有明显的果香,高而不烈,原因在于柿林村地处北纬30°附近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以及采用秉承古法原则的酿造技术,根本无法简单复制。”

水果白酒美如画,凌霜侯就是那幅画。“金奖凌霜侯”极具艺术气质,从柿子白酒的酿造、包装盒的设计、酒瓶的选材等等,均追求极致,打造精品。用天然与艺术,品味与格调,让消费者感受柿子白酒之美,艺术之美。

技术推广,与众分享,开局良好

古人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懂得分享,方能致远。老柿子酒业金奖凌霜侯技术团队迎难克艰,成功研发出了杨梅、奇异果等多种水果的酿酒深加工技术。在余姚市农业农村局的组织下,技术团队深入余姚市小型果酒生产厂家及水果种植大户,免费传授水果白酒的生产技术,改变果酒生产中“果泡酒”及“小而散”的状况,提升果酒的口感和品质,带动更多的农户及种植户增收致富,助力小型果酒厂家产业技术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夕阳西下,柿林古村,石墙青瓦,巷弄幽深,古风扑面,一条条互相交错的石板巷,仿佛在述说着过往的岁月沧桑。站在高处,远远望去,“丹山赤水”四个瘦金体大字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苍劲有力,漫山遍野的柿子树挂满了硕果,那密密层层的红,染红了一川秀色,给柿林村村民带来了甜蜜的新希望……晚歇的人们在山间竹亭中静静地坐下,斟一杯香气四溢的柿子白酒,轻轻地抿一口,慢慢地品味,用心感受老柿林用科技兴农酿造出的全新好味道!(通讯员 姚春)

[责任编辑:李思思]
用心关爱  呵护成长
精准扶贫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