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理事长段宏伟发布《2019年中关村企业信用发展报告》
2019年10月18日,备受瞩目的2019中关村论坛“信用北京”服务创新论坛(即第五届“信用北京暨信用中关村高峰论坛”)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会议中心召开。会上,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理事长段宏伟正式发布了《2019年中关村企业信用发展报告》,再度成为社会各界焦点。
段宏伟在会上表示,我们已经身处在一个必须关注信用,维护信用,逐步建立起信用品牌新的时代。2019年,中关村企业信用能力稳步提升,园区信用环境逐步优化,产业信用能力持续改善。未来,中关村将进一步强化“中关村信用模式”,营造赋能企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信用环境;加大针对信用领跑企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信用典型的带动与引领作用;加快推进中关村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深入推进信用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京津冀信用协同发展,着力架构赋能企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信用体系。
据论坛相关负责人付立鑫介绍,本次报告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全面分析中关村企业信用状况的同时,探讨了中关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下一步行动指南,总结了中关村信用体系建设在思 想观念、发展动能、技术应用、服务模式等方面的领先优势,为各方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决策参考信息,树立了全国的诚信范本,可谓是干货满满,亮点纷呈。
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理事长段宏伟发表主旨演讲
企业信用能力稳步提升 创新驱动特征尤为明显
中关村企业规模与信用能力同步提升,企业信用结构分布不断优化。2016-2018年,中关村企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入统企业数量从不到2万家增长到2.2万家,收入规模从4.6万亿元增长到5.9万亿元。企业信用能力稳步提升,信用能力得分从69.92增长到70.42,得分70分以上的优质企业占比从45.02%增长至50.54%,企业信用结构分布不断优化。
创新驱动特征尤为明显。近三年来入统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充分体现出中关村企业发展的创新驱动特征。中关村企业创新投入比率、创新人才比率,近三年均实现稳步增长。其中,科技人员数量较上年增加6.64%;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较上年增长12.30%。盈利能力略有提升,整体较为稳定。
中关村企业规模与信用能力同步提升
信用推动园区经济快速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信用能力最佳
2018年,从中关村各园区信用能力来看,海淀园、朝阳园、东城园、西城园、石景山园等13个园区信用能力水平较上年均有所提升,其中丰台园、亦庄园、门头沟园信用能力较上年增加最多。从中关村各主要产业信用能力来看,生物医药产业信用能力表现最佳,信用能力提升也最为明显,排名各产业首位;新能源及环境保护产业整体得分相对较低。从变化趋势来看,生物医药行业信用能力较上年提升最为显著,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产业也较上年有较大程度改善。
中关村信用环境的不断优化,为中关村企业的创新能力、融资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完善守信联合激励计划 赋能企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信用领跑行动联合金融及信用服务机构,以企业融资激励为抓手,营造企业“学信、知信、管信、用信”的社会氛围,推进企业信用品牌的建立和维护,带动更多企业进入“信用领跑”的行列,实现信用赋能企业创新与发展的目标。呼吁相关部门尽快推动针对信用领跑企业的支持政策,用政策引导并带动更多社会机构,共同参与到“信用联合激励”的行列。
探索推进创新型融资模式 着力培育企业信用品牌
2018年,由信促会联合中关村金融、担保、投资、信用服务及其他企业服务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服务联盟,与之前由信促会发起成立的信用智库、瞪羚企业家创新合作组织共同形成了中关村创新资源与金融供给侧共同构成的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完整信用生态环境。
结合科技企业信用特点和融资难点,信促会联合瞪羚企业家创新合作组织和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服务联盟共同推进基于企业信用的创新型融资模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首单中关村商票业务落地实施,为帮助企业建立信用品牌提供了可操作、可借鉴的真实案例。今年,信促会还将联合瞪羚组织和创新联盟共同推进“供应链+担保”的融资模式,通过助力核心企业上下游科技企业融资,改善核心企业发展的信用生态,助力更多企业持续创新。(通讯员 何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