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水体的透明度达到2米以上,1万余平方米的水体水质全面达到国家地表Ⅲ类水标准,不仅可满足绿化灌溉,更达到了碧波荡漾、岸青水绿、鱼翔浅底的境界……这是由上海山恒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恒生态”)在对高东公园进行景观水处理以后取得的效果,也是山恒生态转型后近十年来在这个专业领域成功探索的结果。
成立于1997年的山恒生态,是一家致力于水域环境治理、水域生态修复以及相关产业规划设计研究的生态科技型企业,董事长黄海弟是中国水利企业协会水环境治理分会副会长、阿拉善环境产业联合会副主席、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理事、复旦EMBA同学会理事、上海交通大学艺术品联谊会会长。他曾荣获2018青岛国际水大会“水业中国领军人物”奖、2019年青岛国际水大会“中国制水大工匠”奖。
作为山恒生态的掌门人,黄海弟是我国景观水生态处理领域里较早的一个实践者,他的一场“下海”治水实践,带领团队在专业领域的前沿研究了一批尖端治水技术,如在五百多个河湖治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SHEP水环境长效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申请了“一种生态净水集成方法(专利号:201610635612.7)”等47项发明专利,19个注册商标和《山恒生态科技藻类净化效果模拟软件》等8个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形成的治水技术体系在国内处于相当的领先地位。如今公司已在全国十余个省份承接了五百多个水环境治理项目,最大的超过了20万平方米,最小的也有数千平方米,包括西宁南川河水生态治理项目、上海高东公园景观水体综合治理工程、高东生态园大型人工湖生态系统构建工程;武汉国际园博园人工生态水系构建;贵州贵安新区云漫湖生态恢复;上海浦东新区水龙港、白洋滩、五号港等多条河湖、景观水体生态治理项目。
山恒生态进行生态治水的实践,比一般的同类企业的起步早了整整6年时间,这期间与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等先后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与知名高校的专业团队和知名教授合作,为公司的技术手段更新、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治水的过程中,摸着石子过河,从黑臭和劣V类水开始,不断地克服困难、研究新技术,研发了治水的八大方法,这八个方法从水体底质的改良,到水体水质的优化、水生态系统的构建和河岸景观的提升,实现了河湖的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一是底泥的处理,硬底软化、软底优化,堵疏结合、分解杂质,增强对底泥污染物的净化作用,为水生植物的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二是水生植物的种植和水生动物的科学配置,通过水生植物的吸收吸附作用和底栖动物的摄食作用增强水体食物链的完整性,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为水体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三是对于难以种植水生植物的水域通过打造生态浮岛改善水体环境;四是利用大型浮游动物对藻类的摄食作用提升水体透明度,改善水生植物生境;五是研究了不同配方的微生物对各类水体水质进行针对性的调节;六是对于封闭型水体通过曝气增氧手段,增加水体含氧量;七是对于污染程度较高的水体,利用人工湿地的过滤、吸收吸附的作用净化水体;八是对各项水生态工程实施后的水体情况针对性的补充优化调控,使水体水质稳定达标和水生态系统健康运行。
十年磨一剑,山恒生态开展水生态治理业务开始,就注重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模式,设有专门的试验检测机构用于公司重心技术的配方研发、升级,水污染治理项目的水质检测等。以高东公园为例,高东公园位于浦东新区高东镇,公园总规划面积约7公顷,公园水体与老界浜(劣V类)相连通,无雨污分离设施和生活污水处理措施,未纳入管道的生活污水直排入公园水体中。山恒生态通过三大改造措施,实现了水质和水景观的双重提升。一是对水生环境调养,对湖区湖底采用SHEP01技术,进行底质改良以满足水生植物的生长条件;二是对水生态环境的重建,水体有益微生物活化、构建水生植物优势种、合理配比水生动物;三是景观提升工程,包括生态驳岸建设、水面和水下生态景观构建。三项措施实施后,高东公园水体水质长效稳定维持在地表水Ⅲ类及以上标准。
一江净水“山恒”来,十年一剑舞江河。山恒生态在水生态治理领域将继续涉水前行,所到之处,必定是水清木华,碧波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