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论坛

河北平泉:“两区同建”让贫困户安居乐业

2018-12-27    来源:中国网生活    

一大早,家住河北省平泉市茅兰沟乡五家村的梁申夫妇从新家出发,5分钟步行到蔬菜大棚,开始采摘黄瓜。这些顶花带刺的黄瓜被整齐地码入“冀旺牌”标准箱,一会就要被送到附近的交易市场过秤。“以前的旧房子又偏又远,想出门干活可不方便了。自从搬到了新家,我们出门就能到园区干活了。”

梁申家里有4口人,他和妻子是主要劳动力,还有一双正在上学的女儿。2014年,他们一家还住在山沟里,靠着几亩薄田维持生计,一年到头,全家还入不敷出。村里像他们这样“三无一有”(无强劳力、无收入来源、无产业项目和有致富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55户,173人。

而今,梁申一家已经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崭新的墙砖、地砖,一应俱全的家电,冬天有暖气,还通上了自来水。平整的水泥路直通家门口,卫生院、学校、蔬菜交易市场都在附近,设施菜园区就坐落在他们所在的安置小区的身后。

为了让像梁申这样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平泉探索推广了“两区同建”工程,即异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和农业产业园区同步建设。茅兰沟率先响应,自2016年起,着力打造茅兰沟五家村设施菜扶贫产业园区,并在园区附近同步建设五家村易地扶贫搬迁小区。

“想要改变五家村的现状,就必须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让百姓从事高产值农业。”五家村村支书张连荣是五家村设施菜大棚的“开路先锋”。村民们一直担心,五家村气温低,冬天不能种出黄瓜。而张连荣迎难而上,2013年,带头建起了7个蔬菜大棚,每个棚年产值超过4万元。“只要技术跟得上,昼夜温差大的劣势,就能成为种出的黄瓜脆甜的优势。这也成了我们五家村品牌黄瓜的特别之处。”

村民们见大棚收益不错,生产出来的蔬菜又不愁销路,也纷纷加入。“我们村成立了设施菜专业合作社,从培育、生产、管理,到销售,一条龙负责到底。农广校定期为我们农户培训,随时可以解答疑惑。等黄瓜出棚了,合作社会为黄瓜找好‘婆家’,我们直接把黄瓜送到附近的交易市场就有人收购了。”梁申介绍着自己的“致富经”,开心得合不拢嘴。

梁申夫妇享受了“两区同建”带来的福利。按照当地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的标准,不仅住上了一百平米的新居,也彻底改变了家庭经济状况。从“失业者”变成了“创业者”,从“万元负翁”变成了“万元户”。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他们还打算再建第三个大棚。

五家村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建立惠众设施菜扶贫产业园区,建设完成227个设施菜大棚,借助政府搭建的“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平台,吸纳贫困户带着可流转的土地和政策优势,进园务工赚“薪金”、流转土地得“租金”、入股合作分“股金”、承包大棚得“现金”。带领全村52户,164个贫困户脱贫致富。

茅兰沟乡作为全市“两区同建”的样板之一,将继续发展产业,让百姓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保证脱贫不返贫。

在平泉,还有很多“梁申”得益于“两区同建”政策,改善了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搭上了快速脱贫致富的列车。2018年,平泉完成国家级扶贫验收考核,在整个河北省率先脱贫出列。  

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建设“两区同建”小区15个,配套建设产业园区16个,安排贫困户集中搬迁185户529人,同步搬迁非贫困户283户,954人。建设中心村42个,整合各类涉农资金3.2亿多元、撬动社会资金7.5亿多元,配套了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直接受益群众超过6万人。(吕德君 王东辉 通讯员 刘妍)

[责任编辑:郭海玉]
用心关爱  呵护成长
精准扶贫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