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论坛

生活是教育展开的最鲜活的舞台

2018-12-19    来源:中国网生活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对生活教育的鲜明论述。简言之,学校教育如果想得到优质的持续的发展,必须使所有的教育发生在真实地生活场景中。

承德县实验小学有着十多年的生活教育文化传统,2016年,学校再次对生活教育进行梳理和归纳,形成了“一三九”的文化体系。“一”是坚持生活教育这一文化主题不动摇,“三”是确定生存、生长、生命为生活教育的三个维度,“九”是构建起健康、安全、德育、学科、体验、特色开发、主题实践、项目研究、文化传承等九大课程。九大课程分别对应着生存、生长、生命的三个维度,生存要的是人生的长度,生长讲的是人生的宽度,生命追求的是人生的高度,三者立体发展,让学生成为立体的人,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有了上述文化先导和课程支撑,学校进行“聚焦中心素养,加强学管小组建设”的行动研究。“学”指的是学习,“管”是管理,两者即包含学校层面也包含学生的自身,更多的是指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实现自主。研究过程中严格按照《承德县教育局2018年工作要点》中关于对学管小组建设的具体要求开展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并派出一名副校长到承德县一中挂职学习一周,将他们优秀的学管小组建设经验与做法与我校实际进行对接,出台了实验小学学管小组建设实施方案。

我们将各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分组,通过组内自治和组际交流的运行机制,实现学习成果共享,行为习惯互管。这既是学习,更是师生间和生生间最真实的生活,让一切学习知识、学习做事、学习做人的目标任务,都在鲜活地生活场景下发生。走进现在的实验小学,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双无”,本文仅摘录两个场景,即可窥见一斑。

场景一:  “无序”的课堂

课堂是教师组织下的有序的学习场所,可在实验小学的课堂里,再也看不到千篇一律的教,更看不到滔滔不绝的讲,当然也看不到无所事事的学生。看到的是学生的有条不紊和教师的淡然自得,这些貌似无序的背后源于平时的有序训练,“序”都在平时的训练里。

候课铺平序稳。课堂一开始,学生担任的小班主任在教室里,用自己独特的提示语有序组织学生安静坐好,组织课前的三分钟口算练习和字词、字母、音节的听写,然后组织校对、更正、评价。上课铃响之前,小班主任就把课堂学习任务和学习成果报告单一一下发到每个小组,交代好相关要求后有礼貌地把课堂恭敬地交给老师。这一环节已经成为全部学科教学的课前流程。

独学循序渐进。上课后老师按照学习任务和报告单作出相关提示和要求,学生快速进入到独立学习状态。因为每个环节的学习都是有时间规定的,所以谁也不敢怠慢。他们每个人按照集体备课设计的学习流程,有步骤的从旧到新、由易到难的认真翻阅书本、查找资料、圈画重点、计算验证、标注疑难、整理归纳。

组学井然有序。一般每四人一组由组长主持,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组内每个同学的实际能力,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心得交流,学困生讲解基础题,中等生作补充,优生和组长总结概括和释疑答疑,最终形成组内学习报告单。报告单大致包含以下几项:组内达成了哪些共识、出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哪些组员有哪些好的表现、解决不了的问题是什么。

群学言之有序。带着学习成果报告单的孩子们,进入到群学环节,可谓有备而来,因为囊中有物,固然言之有序。教师采取随机抽签、按分排序、还可以选择前两个学习环节表现优秀或者不好的小组进行展示,这是孩子们最活跃的时刻,也是课堂看似最无序的时候,却恰恰是课堂最具有磁场的时间段。展示的小组抓住时机尽力扬长避短,把本组最好的炫耀给其他组,他们有的向其他组叫板,进行组际间的PK,一决高下;有的一气呵成,不给任何组留有机会;有的为了难倒对方,问题跌出,以示自强。争先恐后的发言,积极有效的补充,针锋相对的辩解,客观公正地的评价已经成为课堂的一股清流,课堂再也不是教师一统天下、一包到底的自留地,而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磁场。

场景二:“无为”的管理

无为即有为,管理的优质内涵是把人管活,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须管理。实验小学的管理没有压制,没有命令,有的是文化和课程导航、制度规范和评价激励。这些看似没有作为的背后实则是对教育最本真和最本质的作为,“为”都在领导的思考中。

管人靠文化而为。学校是传播文化更是创造文化的场所,创建一个让教师和学生有尊严地工作和学习的氛围,是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面对教师特殊的职业身份、特定的职场敏感、特别的娘子军队伍,学校的做法是淡化制度,淡化行政管制,追求无为而有为的理想境界。一个平等尊重、勤奋务实、优质全面的校风已经形成。

校长带领下的班子成员从行政的论坛上走下来,到教学的讲台上沉下去,每人包保一个年级,心无旁骛抓教学,全力以赴做服务。他们更多的事务早已不是命令、看管和监督老师,而是与师生一起读书写字、一起研读教材、一起同台讲课、一起参与活动、一起研究解决问题。六个和谐奋进的年级,115名教职工凝结成相亲相爱的实验一家人,教师全部心思和精力聚焦在课堂,发力于专业成长。淡化制度不是不要制度,安全教育和管理,严禁体罚学生和严禁有偿家教等职业道德的刚性制度丝毫不打折扣。

管事有课程而为。如果说对教师的管理是文化浸染,那么对于学生管理则是课程引领。德育处将所有涉及学生的日常规范、专题教育、安全常识、主题活动,编写成校本教材,小班主任利用开学初的一周入学教育课,分章节按课时组织大家研读学习,理解内容后,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带队到楼道、专用教室、操场、卫生和值周担当区进行实地操练,将课程内容外化于行为。

学校采取三级培训制度,学校培训班主任,班主任培训班干部,班干部培训小组长。全校42个班级,各班都定期招募代理小班主任,采取竞聘上岗方式,每天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担负起班级一切常规管理工作。每班按四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小组长在小班主任的领导下,从学习、纪律、卫生、环保、文明礼仪等方面管理和监督组内其他成员。从早上入校的升旗,到课前和课间管理,再到电源关闭和物品摆放,红领巾小黄帽和胸卡的佩戴,乃至教室和公共区域的卫生保洁,所有事物小班主任布置得井井有条,无一纰漏。一批班干部和小组长训练有素,方法得当,他们超强的班级管理能力和组织应变能力毫不逊色老师。那有条不紊地指挥、客观公正地评价、据理力争的坚持,在今年我校举办的全县开放周活动中让同行们刮目相看。

学校成立三级督查制度,督查员全部由学生担任,他们佩戴学校统一发放的标志,行走在各个角落,以小组为单位对学习习惯、上下楼秩序、卫生保洁、文明礼仪等进行每天一督查,每周一公示总结,每月一评比,督查结果作为评选班级年级和校级优秀学管小组的依据。各小组长不敢落后,常常在离校后还与组员通过面对面或者电话微信等方式,辅导学习,更有认真的组长与组员家长联系,汇报组员在校表现,请求家长外援。四人学管小组已经带动起四个家庭的合力,孩子们郑重其事,家长们惟命是从,老师们“坐享其成”。

学校发生的一切都是学生的真实生活,都是学校教育的宝贵资源,师生在生活中学习、改变、创造、提升,学校也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学校先后被评为河北省素质教育示范校、河北省优秀家长学校、河北省国防教育示范校、河北省优秀科技创新学校、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示范单位、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等。综合实践和科技创新成为全市典范。非洲鼓社团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先后在市县等各大演出中参演,2017年参加了河北省少儿春晚,2018暑期,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圆梦北京-2018青少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演”。校园集体舞华尔兹成为全校学生最佳形象和高雅气质的代言,2018年县春运会,学校1200多名学生穿着整洁的校服,踏着优美的节拍,伴着悦耳的旋律,在开幕式上翩翩起舞,博得了全场的掌声喝彩声。组建刚刚一年的足球队获得县级小学生运动会冠军和 “市长杯”小学组第六名的好成绩。

教育是生活的部分,学校是社会的构成,教学做统一。承德县实验小学的领导带领着全体师生俨然把学校营造成了一个小小的社会,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触摸生活的机会,更早去感应社会的本能,这是真实有用的教育。(作者:崔清荣)

[责任编辑:郭海玉]
用心关爱  呵护成长
精准扶贫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