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双服双创”活动中,三河市委、市政府采取多项有力举措,破解规划管控、环境治理力度加大等宏观调控政策带来的暂时阵痛,积极调结构、促转型、增动能、谋发展,力促该市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该市70%以上的GDP、80%以上的财政税收和90%以上的劳动就业都来自民营经济。以民营经济单位为主体的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到5.9万家。2018年该市新增市场主体12024户,增长26.9%。
政策支撑 促转型 促创新
为实现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各类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三河市委、市政府政府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先后出台《关于鼓励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举措》《三河市企业研发投入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扶持奖励办法》《三河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惠企政策,对企业提供了“企业减负融资补贴、上市奖励、技术改造、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各个方面的强大政策支撑。2018年6月份,市委、市政府拿出3000万元奖金,对2017年度在经济发展中“科技兴企、创新发展”的50家科技型企业给予奖励,民营经济发展出现力度高、势头猛、后劲足的新态势。
深入挖掘企业的创新潜力。设立“三河市企业研发投入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扶持资金”,发放孵化奖励资金3700万元,加速“双创”示范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等载体的培育建设。今年以来,已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1家,累计达到65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10家,累计达到892家;已申报省级研发中心及实验室3家,累计达到7家;新认定廊坊市级研发中心5家,累计达到89家;新认定省、市级孵化器各1家,累计达到7家;新认定市级众创空间1家,累计达到10家。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先后出台《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中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增量贴息办法》等扶持政策,年可间接为企业融资10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00万元。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金融机构存贷比高达164.5%。发展科级以上银行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43家,推广使用创新金融服务方式40个,新增贷款40多亿元。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规模,注册资本增资到2亿元,累计担保金额40.57亿元。出台《鼓励企业到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的若干规定》,市财政落实资金1720万元支持优势企业改制上市。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7家,实现融资23.8亿元,形成具有经济增长特色和潜力的“三河板块”。
科技型队伍集聚壮大。出台《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在人才落户、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申办企业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目前,三河市拥有各类人才9.7万人,高层次人才130人,专业技术型人才1.2万人。
瞄准高端项目 夯实发展基础
力促省市重点项目落地。对省、廊坊市重点项目和协同发展的重大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分包,一抓到底,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重点推进国家钢结构工程中心、河北(燕郊) 军民融合科技孵化中心、歌华多媒体信息终端等省市重点项目加快落地。2018年以来,18个省市重点项目除7个前期项目和2个计划开工项目外,其余9个项目均已开工,完成投资21亿元。
加快项目增资扩建。对新上项目现有企业,实行一个企业、一个方案、一套班子全程跟踪服务,加快推进科达实业军民融合装备基地、申江万国、莱尼线束、同飞制冷等二期项目,创造具有三河特色的“二期”现象。
储备优质高端项目。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晋商大厦项目、德国莱尼线束三期即全球奔驰汽车线束研究院项目、北京西门子西伯乐斯电子有限公司安防监控和楼宇自控 (德资) 项目等4个引进高端项目的落实落地。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东西市区建设攻坚行动和乡村振兴为抓手,持续推进民生改善。京秦高速京冀、冀津段正式通车,与通州徐尹路对接的燕潮大桥已具备通车条件,全长16.5公里的密涿高速三河南连接线即将竣工。新建农村公路53.8 公里。新投入100 辆新能源公交车,累计投放城乡班车429辆,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投入13亿元的4座新建污水处理厂和1万立方储气库即将竣工投用。投资3亿元实施河道治理和绿化工程。此外,还投资24.9亿元,加快推进便民市场、城乡厕所改造、中小学校改扩建、城镇危旧房屋改造等各项民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破解瓶颈 引导经济转型
以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为统揽,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土地和资金需求,破解政策、土地、资金、用工等要素制约。一是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出台《三河市解决重点项目历史遗留问题专班关于补办项目手续有关环节启动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意见》,对于历史形成的建设项目,启动了容错免责机制,为7家企业办理相关手续,解决历史遗 留问题。同时,研究制定《关于服务企业发展解决历史遗留建设用地问题的实施方案》,对符合条件但没有合法用地手续的历史遗留建设用地进行分类处理,将集体建 设用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助推企业发展。 二是启动容错免责机制。出台《关于解决重 大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推进受阻问题对办理项目手续有关环节启动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基础设施建设受到规划管控的情况下,着力破解 LNG 应急调峰站、燕郊海绵城市一期等重大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推进的瓶颈制约,增强城市配套功能,提升非首都功能疏解承载力。三是推进项目顺利落地和启动。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提升土地利用质量效益的指导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研究制定促进城镇低效国有建设用地再开发的意见,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规划,且具有规划建设手续的情况下,依法采用协议出让方式办理出让手续,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变更协议》或重新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 合同》,并按市场价格补缴土地出让金,取得新的土地使用权。
高质量民营经济 成为发展新引擎
三河市多措并举,力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三河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财政收入结构中,1-10 月份,完成全部财政收入86.7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1.9亿元,同比增长 10.5%。高新技术加快发展,引领工业提质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利税增长25.9%,利润增长39.1%。
随着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工业和城乡建设项目投资快速增长,有力拉动经济增长。工业投资同比增长 75.1%。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速达到18.4%。城乡建设项目投资高于廊坊88.7 个百分点,分别拉动固定投资增长 13.6个百分点和51.1个百分点。
服务业加速发展。以信息传输软件技术服务为主的营利性服务业增长36.8%,对服务业贡献率达到 79.1%,拉动服务业增长5.5 个百分点。金融业增长 2.5%,对服务业贡献率达到7.4%,拉动服务业增长0.5个百分点;以教育、卫生为主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 9.3%,对服务业贡献率为 35%,拉动服务业增长2.4个百分点。 (刘振山 通讯员 张德敏 王春良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