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论坛

丰宁县全力推动非遗和满族文化进校园工作

2018-11-27    来源:中国网生活    

a1.jpg

11月20日,正值满族颁金节,“传承德泽、丰芜康宁”河北承德满族文化遗产展示月在北京恭王府精彩开幕。这一天对丰宁满族自治县黄旗镇黄旗小学的24名学生来说是非比寻常的一天。当日的开幕式上,24名来自塞外丰宁黄旗小学的学生表演了河北省级非遗项目“黄旗武会”,博得了国家、省、市文化界人士和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给予“黄旗武会”展演极高的评价。他们的表演令在场人员叹为观止!一所贫困地区的小学缘何如此重视非遗的传承?笔者走进黄旗小学,探究奥秘寻找答案。“如果让我说这次演出取得成功的原因,我可以用四个字来回答,就是‘厚积薄发’。”黄旗中心校校长吕雪松说,“在今后的非遗传承工作中,我们还将丰富、积淀更多的内容,让更多的孩子、老师乃至社会各界认识非遗传承,了解我们的校本课程。”

a2.jpg

非遗列入校本教材,作为学校素质教育选修课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是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而2011年列入河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丰宁满族自治县“黄旗武会”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1644年清王朝入主中原,经康、乾盛世,天下大治,正黄旗是八旗军屯军的地方,退役将士始终保持着军队习武习俗,以习武强身为目标的“武会”更是代代相传,逐渐由临阵对敌的实用武技训练演化成今天的独具满族特色的民间艺术的表演形式,适逢重大节日或喜庆之时,以别具一格的武会予以庆贺。

“黄旗武会”在黄旗镇区域内代代相传久演不衰,名声鹊起享誉塞外,在各级开展的汇演比赛中,多次拔得头筹。2008年被列入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列入河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旗武会发祥于黄旗,成长于黄旗,更应在黄旗得到传承。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校本课程的开发从挖掘本土资源入手,是最接地气、也是最有开发价值的,基于此,黄旗小学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旗武会引进校园,做为校本课程选修课内容加以开发。把非遗引进校园,挖掘本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是我校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一点做法。”黄旗中心校长吕雪松介绍。

思路决定出路。为了弘扬传承“黄旗武会”这一省级非遗项目,本着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强身健体的宗旨,去年9月,黄旗小学把黄旗武会纳入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内容,把非遗项目引进了校园,由学校遴选出36名有一定基础、热爱武会的学生组成非遗传承社团。“特别是今年‘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该校‘黄旗武会’的表演获得观众的一致称赞,孩子们对‘黄旗武会’的学习兴趣更浓了,我本人对非遗进校园更是充满了期待!”黄旗小学校长兰卫红信心满满。

为加大非遗进校园力度,把“黄旗武会”打造成学校的品牌课程,黄旗中心校和黄旗小学成立了非遗进校园领导组织,定期研究非遗进校园相关事宜。今年暑假开学后黄旗小学从学校课程建设的角度考虑,把“黄旗武会”和另外几个社团以及读书课纳入校本课程建设体系,编纂了教材,聘请专业教师,做了相关的方案,从此黄旗武会在黄旗小学“落地生根”。

a3.jpg

苦练非遗技艺,黄旗武会走进北京恭王府,展演获得盛赞

非遗进校园,传承靠少年。黄旗小学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如“小荷”初绽,就受到社会广泛关注。10月上旬,北京恭亲王府两位工作人员在县非遗中心曹艳玲陪同下,到黄旗小学调研了解“黄旗武会”练习情况,决定是否参加河北承德满族文化遗产展示月在北京恭王府的展演。“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荣幸又感到‘压力山大’!”吕雪松当时感到很纠结。于是黄旗小学又聘请了“黄旗武会”三位非遗传承人一起指导学生练习,县文化馆的专业教师王莹莹还多次到现场,就舞台演出的艺术性、观赏性进行辅导提升,为演出做好充分准备。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为完成这项任务,一个多月来,孩子们没休过一个周末,白天上课,早晚加点排练,为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他们不叫苦,不喊累,受伤了也不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掉一滴眼泪。在训练过程中,王禹、曹明浩都崴了脚,只休息了两三天就继续跟着训练了;李建乔头部受伤,手指肚的肉在训练时被蹭了下来,也依旧咬牙坚持;闫志的左手无名指和左胳膊多次受伤,手指一直都是红肿的状态,让他休息,他说“为了这次演出,这点伤痛不算什么”……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一定要把任务完成好,一定要把最完美的“黄旗武会”展现在观众面前。

经过四十天的紧张排练,11月20日如约而至,孩子们兴奋而忐忑,来到北京恭王府头宫门狮子院参加非遗展演。到达演出现场后,这些孩子丝毫没有长途跋涉的疲惫,反而充满了精气神儿。他们一遍遍地排练,认真的小脸儿让带队的副校长闫凤民心里暖暖的,却也心疼不已。演出前孩子们相打气儿。六年二班的闫志同学品学兼优,在团队中一向表现沉稳,他看着同学们紧张激动的样子说:“大家一定要记住教练和老师说的话,我们代表的是整个丰宁,关键时刻决不能掉链子!加油!”大家郑重地点点头,像即将出征的战士一样充满了斗志。

演出开始,这些小小的非遗传承者们精神抖擞舞刀弄枪,长枪锁喉夺命,大刀盘头追魂;五花棍如天女散花;护手钩、羊角拐盘龙卧虎;稍子棍......一招一式都没有丝毫马虎。带队的老师们说:“这些孩子最小的10岁,最大的也只有12岁,这次却表现出了他们这个年龄段少有的担当感和责任感,跟平时在校园里嘻嘻哈哈的小学生简直判若两人。”小闫志使用的武器是大梢子,比较特殊,在激烈的打斗过程中不小心被同伴打断了,但他丝毫未受影响,闪转腾挪,毫不懈怠,在之后的表演中继续配合好搭档,完美展现每个瞬间。

现场观众都被他们精彩的表演和认真的态度所感染,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远在黄旗老家的老武会人杨金显老师听闻孩子们在恭王府演出异常精彩,作为老一辈黄旗人,他感到无比自豪,心潮澎湃之际赋诗一首:“满乡稚子舞刀枪,恭王府内摆战场。非遗传承凭后辈,誉满京城美名扬。”

黄旗小学的24个孩子代表丰宁、代表承德带着非遗项目家乡的“黄旗武会”、带着家乡的希冀与重托,首次参加了“传承德泽 丰芜康宁——河北承德满族文化遗产精品展示月活动开幕式”展演!“这次展演让更多人认识了‘黄旗武会’,认识了丰宁的又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孩子们明白了丰宁是家乡,‘黄旗武会’是家乡的财富,他们不只要学习,更要传承。这是责任,也是使命。”

a4.jpg

推动非遗和满族文化进校园,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守望家园

“一枝独秀不是春。”可以说,黄旗小学将“黄旗武会”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内容并非偶然。多年来,丰宁教育局一直重视非遗和满族文化进校园,积极开设满族校本课程、开展满语教学工作,从基础做起从娃娃抓起,让满情满韵闪耀璀璨满乡。丰宁第二小学是满族文化传承基地,丰宁一小、丰宁职教中心是满族剪纸教育基地。各学校开发了走进满族文化校本课程,开设了满族游戏、舞蹈、美工、满语、饮食等系列课程,先后有满族婚俗、满族服饰等七节综合实践课在国家和省市获得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满族舞蹈《学步谣》获得国家级金奖,《满乡荷包情》获河北省青少年比赛一等奖。目前,丰宁六所学校、幼儿园已经开设了满语课程,其他学校将随着满语教师的培训增多而逐渐开设。学校建起了满语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满族特色鲜明。社团舞蹈《格格舞》和《萨满舞》已达到较高水平,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成绩突出。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传承满族文化。“今后,丰宁将继续做好相关工作,突出非遗和满族特色文化传承。相信,这里会走出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一代又一代,他们必定会将满族文化、满族传统发扬光大,让丰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让满情满韵永远闪耀在满乡大地!”丰宁教育局局长李明君表达了美好的心愿。(吕德君 通讯员 刘海波 任超 郑海宏 曹艳玲)


[责任编辑:郭海玉]
用心关爱  呵护成长
精准扶贫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