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饥饿”
蔡华伟绘
核心阅读
如果必需的微量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人体就会出现发育不全、体力下降等各种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现象称为“隐性饥饿”
作物营养强化能应对“隐性饥饿”。这一手段主要是通过育种来提高农作物中能被人体吸收的微量营养素的含量,不需要人们改变现有的饮食习惯和加工、使用方法,就能让人们从食物中安全地获取所需的营养
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围绕提高铁、锌和维生素A三种微量营养素的目标,在水稻、小麦、玉米和甘薯四大作物上开展工作
当你吃饱喝足、将吃剩的菜品打包离开饭馆时,是否意识到:也许你并没有真正吃“饱”,仍处于“隐性饥饿”状态?
原来,人体保持健康不仅需要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等大量营养素,还需要铁、锌、硒、碘等16种矿物元素,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E、叶酸等13种维生素。研究资料表明,如果这些必需的微量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人体就会出现发育不全、体力下降等各种健康问题,甚至导致疾病。全世界约有20亿人口由于缺乏这些微量营养素而导致健康受损。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现象称为“隐性饥饿”。
据世界银行统计,“隐性饥饿”导致的智力低下、劳动能力丧失、免疫力下降等健康问题,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全球GDP的3%—5%。因此,“隐性饥饿”不仅影响人们身体健康,也影响经济发展。
好在,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方法来解决这个大难题,即作物营养强化。这一手段主要是通过育种来提高农作物中能被人体吸收的微量营养素的含量,不需要人们改变现有的饮食习惯和加工、使用方法,就能让人们从食物中安全地获取所需的营养。从2004年起,在国际作物强化项目的支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组织全国相关的科学家共同攻关,取得了明显进展。
作物营养强化投入产出比高,对于贫困人口意义尤为重大
中国是世界上面临“隐性饥饿”严峻挑战的国家之一。2003年,致力于通过推广作物营养强化手段来加强多种农作物中营养成分的国际作物营养强化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第二年,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中国启动。
什么是作物营养强化?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张春义说:“从本质上说,作物营养强化是一种基于农业的改善人群营养的工具。”
张春义说,相比其他的营养强化方式,作物营养强化是一种投入产出比很高的营养强化手段,“尽管育种科学家需要花费数年培育营养强化的品种,但是一旦育成品种,除种植外后续就不再需要额外的投入。而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通过自然的农业生产方式获得的营养强化产品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对于贫困人口来说,作物营养强化的意义尤为重大。”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研究员游良志强调,世界范围内仍有数亿人口处于饥饿和贫困状态,这部分人群几乎无法或很少通过其他的方式获取均衡营养,从农业育种手段入手的作物营养强化对改善这部分人群营养匮乏的状况至关重要。
据介绍,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围绕提高铁、锌和维生素A三种微量营养素的目标,在水稻、小麦、玉米和甘薯四大作物上开展工作。10多年来,这个致力于改善和解决“隐性饥饿”的项目在中国不断推进,在新作物品种培育、人体营养实验、科研成果发表和专利申请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过10多年努力,先后有18个富含微量营养素的作物新品(系)培育出来。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高β-胡萝卜素甘薯新品系,人体营养干预实验结果表明,食用富含β-胡萝卜素的甘薯可以显著改善儿童体内维生素A缺乏的状况。
营养强化的作物生产简单,易于推广,食用方便且安全,受益人群广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东牛村天亮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培训室,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正斌在给当地农民举办“彩色营养功能小麦食品研发展望及绿色高产高效生产”的讲座。
农民朋友们看了抗旱节水、优质高产的紫色小麦苗和紫粒小麦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地里富硒,种的是紫小麦。”张书义是河北栾城缘来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他种的小麦看上去与普通小麦区别不大,但是剥开麦皮,里面却是紫色的麦粒。张书义地里种的紫小麦,正是张正斌和中科院农业资源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徐萍选育的紫粒小麦品种。
“将小偃麦、野生一粒小麦和黑麦复合杂交,结果发现麦粒有不同的颜色。”张正斌说,在育种圃收割小麦时的一次“意外”发现,让他们从此与彩色小麦结缘。经过10多年的攻关,他们现在已经选育出了蓝色、紫色、褐色等不同颜色的彩色小麦品种10个。
与普通小麦品种相比,除了颜色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彩色小麦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素的含量更高。
“比如,所有7个紫粒小麦品系中的α-维生素e,β+γ-维生素e和总维生素e含量均高于行业标准,锌、铁、钾、硒等9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是如此。”张正斌说,国内外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彩色小麦等作物中含有丰富的微量营养元素。
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秘书、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磊介绍,与传统的食品强化或补充营养药物的方式相比,作物营养强化有其独到的优势。王磊表示,营养强化的作物生产简单,易于推广,食用方便且安全,受益人群广。
据张正斌观察,国内外都有相关的产品上市。比如,日本黑五本铺株式会社已开始经营包括黑小麦在内的黑色食品;新加坡已经利用紫麦和紫玉米加工了紫麦方便面。在国内,也有紫麦月饼、黑小麦富硒醋、黑小麦麦片等产品,但大部分属于初级产品。
作物营养强化产业化发展还需迈过多道坎
作物营养强化是从源头入手,从农业的角度提出改善全民营养健康的解决方案。张春义建议,应该对作物营养强化产业化给予更多关注,以更好地发挥农业在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中的作用。
“一些标准的修改、制定和出台很迫切。比如,在育种标准的制定上,应该在产量的要求之外,对微量营养素和其他必要营养物质方面做出规定。”张春义说。
另一个限制因素在于人才。张春义表示,由于多学科交叉,作物营养强化需要知识结构完善的复合型人才,但这样的人才目前非常缺乏。
此外,产业发展的环境仍待改善。总体来看,公众的营养健康观念仍需加强。“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没人消费,产业也无法发展。”张春义说,“想要打造良好的产业化发展环境,应该加大科普的力度,提高人们对营养健康的认识水平。”
专家们指出,要以营养敏感型农业为核心优化农业和粮食系统,形成以人类健康营养需求为导向的现代食物产业体系,最终解决我国人群“隐性饥饿”和营养失衡问题。
《 人民日报 》( 2018年09月10日 18 版)